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详细资料(康熙十三子胤祥后裔)

康熙13子胤祥,具体做了什么 让老爸从宠爱他,变成了极力打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详细资料的一些知识点,和康熙十三子胤祥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详细资料康熙十三子胤祥.胤祥有几个老婆清康熙十三子胤祥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康熙13子胤祥,具体做了什么 让老爸从宠爱他,变成了极力打压

爱新觉罗·胤祥

(1686—1729)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

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

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

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

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

存心忠厚,听断公明。

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於骑射,每发必中。

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

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祖父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

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

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胤祥府址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胤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

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

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

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

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贤良寺塔院位于虎头山东麓。

贤良寺旧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府。

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

乾隆十二年(1747),迁建贤良寺于冰盏胡同。

贤良寺赐地在虎头峰下。

塔院原有两处,当地俗称东、西塔院。

现存东塔院。

东塔院有2塔,民国元年秋落成。

东边一塔高约7米,为吕和尚之塔;西边一塔高约8米,塔刹已失,为明公和尚之塔。

二塔坐北朝南,东西排列,均为藏式塔。

塔院以东,有座完整的四合院。

名曰贤良堂。

胤祥年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一日生(阳历11月16日)。

“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

康熙三十七年(1698)——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

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允祥从不参与其间。

康熙六十一年(1722)——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

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

病逝。

即夕移入大内发丧。

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

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

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

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

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

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雍正元年(1723)——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设六品库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库...増设六品库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笔帖式八人。

”和硕怡亲王、交理総理事务...“军务机宜度支出纳与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内府中、巨细皆王一人経尽料理。

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磁小瓶一件(乌木座),嘉窑小扁磁盒一件,官窑花瓶一件,竹节式磁壶一件,定磁炉一件。

王谕:俱著唐英照样画样。

遵此。

《玉作,牙作》

二月十四日:怡亲王交假官窑磁瓶一件。

王谕:交唐英画样。

遵此。

《玉作,牙作》

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亲王谕:著暂且放著。

尊此。

《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蓝泰来说,为慈宁宫画画人等散懒滑随事,启怡亲王。

奉王谕: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来者即行启我知道。

《记事杂录》

雍正二年(1724)——因功增亲军。

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焼珐琅、钦此、於二月二十三日焼破二件、総管太监启知怡亲王。

奉王谕:其馀三件尔等小心焼造。

遵此、於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

《珐琅作》

十二月初五日:怡亲王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

《木作》

雍正三年——因其总理户部事务谨慎忠诚,复加封郡王,任其在诸子中指封,并加俸银万两。

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正月二十日:郎中保德交定窰甜瓜壷一件,奉怡亲王谕:俟我来时再说。

遵此。

於二十二日,海望将此壷交珐琅作催総张自成持去,着仿此壷様做木様。

记此。

九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启怡亲王:八月内做磁器匠人倶送回江西,惟画磁器人宋三吉,情愿在里辺効力当差,我等着在珐琅処画珐琅活计、试手芸甚好。

奉王谕:尓等即着宋三吉在珐琅処行走、以后伺我得闲之时、将宋三吉帯来见我。

如其果然手芸精工、行走勤慎、不独此処给他銭粮食用、并行文该地方给他养家银両。

记此。

雍正四年(1726)——疏言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畮,经画沟塍,分直隶诸河为四局。

正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员外郎海望奉怡亲王谕:著员外郎沈瑜管理造办事务。

遵此。

《记事录》

雍正五年(1727)——特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

八月三十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为造辧処无写篆字的人、启怡亲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同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実,欲给徐同正工食食用,今其在造辧処効力行走等语。

奉王谕:尓等酌量料理。

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沈瑜,同议得毎月给徐同正工食银五両。

记此。

雍正六年(1728)——正月初九日:应招募匠艺人十三名。

内务府员外郎沈瑜,唐英启怡亲王,拟定每月所食钱粮银一两,再月米折银一两,每月每人共给银二两,用造办处银两发给。

怡亲王谕:准行。

《记事杂录》

正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启称:造办处承造活计领取银两等事,关系甚重,祈加派官员画押办事。

怡亲王谕:著员外郎唐英画押办事。

《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著焼炼珐琅、遵此。

於本日员外郎沈瑜,唐英:说此系怡亲王著试焼珐琅料所用銭粮物料、叧记一档,以待试炼完时,再行启明入档。

本日送交柏唐阿宋七格。

三月十九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等,各带小式家伙,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名园来。

遵此。

《杂录》

七月初九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

七月十一日:员外郎唐英启怡亲王、为郎世宁徒弟林朝楷有痨病、已逓过呈子数次、求回広调养、俟病好时再来京当差、今病渐至沈重。

王谕:着他回去吧!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収在造辧処做様,俟焼玻璃时照此様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毎様焼三百斤用,再焼珐琅片时背后倶落记号。

闻得西洋人说:珐琅调色用多尓门油,尓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用此油.造辧処収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二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黒色,以上共九様。

旧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黒\\\\\\\\色以上共八様。

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黒色,共九様。

新増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草色,以上共九様。

...给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四日:於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旧存収贮多尓门油十六斤十両二銭。

西洋国来使麦德罗进的多尓门油四半瓶,连瓶浄重十二斤四両。

丛蒋家房抄来的多尓门油一瓶,连瓶浄重一斤四両、共三十斤二両二銭。

於七月十七日写摺启知怡亲王。

奉王谕:着拿一小瓶试看。

遵此。

七月十五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黒达子持来,画珐琅人南匠谭荣具呈红纸摺一件、奉怡亲王谕:着照红纸摺内所开房屋数目査明、向房库人员说租给谭荣居住。

遵此。

七月二十四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亲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

遵此。

于二十五日,将珐琅处收贮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亲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

《珐琅作》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白磁有釉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

遵此。

《记事录》

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著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十月抵景德镇。

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尭总理陶务。

《陶人心语》置题幕友画诗「雨窓题呉尭圃画山水歌」。

八月二十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启称珐琅处画珐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广,前六月内已经回明。

奉王谕:准其回广在案,今又具呈称林朝楷来时,原系广东总督送来之人,蒙皇上赏赐伊本地安家银两。

今若不知会总督,惟恐林朝楷在广难以居住。

故此求转启王爷知会等语。

奉怡亲王谕:王必行文知会,而将总督家人传来,说我的话带信与总督知道。

今造办处画珐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广养病,将伊送回广东。

到广之日,将伊本地所食安家银两暂行停止,俟伊病好,照旧著人将伊送上京来时,将伊所食安家银两再行发给。

遵此。

九月初二日:首领太监呉书来说、奉怡亲王谕:今配焼珐琅用的红料、将玻璃厂的柏唐阿着呉书挑选二名学配红料。

遵此。

雍正七年(1729)——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六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

十月,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

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

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焼造。

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収起。

遵此。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磁小瓶一件。

奉旨:比此瓶大些的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亲王,著年希尭做些。

钦此。

《记事录》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

奉旨:著查里边磁器,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若无,将此碗交怡亲王,著年希尭照此款式烧造些来。

其花样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

钦此。

《记事录》

闰七月初九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八日怡亲王交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周岳、呉大琦二名。

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并二人籍贯小摺一件),细竹画笔二百枝,土黄料三斤十二两,雪白料三斤四两,大绿一斤,白炼樊红一斤,白炼黑钧料八两(随小摺一件)。

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将珐琅料收著有用处用,其周岳等三人著在珐琅处行走。

遵此。

於本月初十日、将年希尭送来画珐琅人三名所食工银一事,郎中海望启怡亲王,奉王谕:暂且着年希尭家养着、俟试准时再定。

遵此。

《珐琅作》

十月初三日:怡亲王府総管太监张瑞、交来年希尭処送来匠人摺一件、内开画画人汤振基、戴恒、余秀、焦国兪等四名...。

《记事录》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

六月溢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

又命入把京师贤良词。

五月:怡亲王允祥逝,雍正帝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

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

诚亲王允祉会怡亲王允祥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

议削王爵监禁景山永安亭,得旨削爵拘禁。

六月:赐怡贤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八月:命怡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皎别封郡王,均世袭。

建贤良祠,以怡亲王允祥功勋卓著而奉为首位。

设立军机处。

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

乾隆三十九年(1774)——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

胤祥后人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三子弘暾初封为世子,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五子弘皎封宁郡王。

六子弘昑,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七子弘晓袭封怡亲王。

胤祥陵寝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

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

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

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

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

选中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现在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

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雍正阅后大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

”遂决定将陵寝建造于此。

遂降旨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现在的涞水县东营房村云溪水峪——怡贤亲王园寝。

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

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

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

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

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

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

陵寝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

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

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

辛亥革命以后,园寝护卫军撤走,只剩旗民守护。

大约在1934—1936年间,整个园寝被当地军阀和地方官吏所破坏,墓葬全被挖空,葬品及所有文物被盗走。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又遭受更惨重破坏,地面建筑全被平毁。

现存文物不足三分之一: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柱基和坊梁均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

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

气势非常壮丽。

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有满汉文字刻写的“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等字样。

华表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

极为罕见。

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

以上建筑全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好,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

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

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

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

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

命将御书八字加于谥上。

恤葬从优,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其政敌,唯独对怡亲王允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

先后推崇其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时期,又定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由此可见,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更非一般兄弟王子的关系。

胤祥的生母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

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

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

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

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

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

再有,二月河的书中说胤祥是一个好武带兵的阿哥,但从有限史料看,胤祥从没有带过兵。

虽然有记录说他曾打死过一只老虎,而且善于骑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

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

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

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

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

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

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

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

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

胤祥的福晋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

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

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平均两年一个,刨去怀胎坐月子……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格格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格格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

胤祥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济里氏萨克信;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喧(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舒穆禄氏富僧额;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示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

是骨结核,大夫治疗胤祥毒疮情形折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四日

臣胤祉等谨奏:

窃照臣等初一日请安折内奉旨:胤祥疮如何了?钦此。据言目下胤祥疮,较前月初十日奏

闻时又稍好,疮复出仍有二三处,膝痛亦稍好。等语。故将大夫祁嘉钊奏折,谨并奏闻。

朱批:看起来并不好啊。

附一:大夫诊治书

康熙五十年五月初十日

太医院外科大夫臣祁嘉钊谨奏: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

稀脓水。原曾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拟内发成鹤膝风症。臣屡经此症,皆不能速效。谨遵圣训,用三仙场,外贴除湿拔毒膏。今外恙好些,仍用前药调理。谨此奏闻。

朱批:此症终属不好。

附二:大夫诊治书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四日

太医院外科大夫臣祁嘉钊谨奏: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

稀脓水。原曾腿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内发成鹤膝风症。臣屡经此症,皆不能速效。谨遵圣训,用三仙汤,外贴除湿拔毒膏。今外恙好些,仍用前药调理。

谨此奏闻。(原件系汉文)

允祥病情分析(菰叶提供)

奏折上说“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原曾腿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内发成鹤膝风症。”鹤膝风类似于现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在古代也不是什么绝症。从王爷的症状及当时的环境分析。我觉得更有可能是骨结核。

第一,骨结核是骨骼和其周围软组织受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骨关节结核是结核病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结核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原发灶,结核菌在原发灶进入淋巴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脏器,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潜伏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繁殖,突破包围的组织而发病。

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消耗气血津液,致使后期形体嬴瘦,正气衰败,缠绵难愈,故名骨痨。又因本病成脓之后,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故又名流痰。奏折上说“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感觉症状上很像。

第二,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而王爷发病时从奏折上看是康熙50年左右,也就是25岁左右,符合流行病学标志。而且结核病很容易复发的。可能某一时期恢复较好,看起来痊愈了。但过一段时间劳累过度就会复发。十三在雍正朝那么操心劳神(连他四哥的玩意都要负责置办)很可能复发的。而且结核病在古代算是绝症,类似于现在的艾滋病,得病的人寿命都不会太长的。

祖国医学认为骨痨是由于正气虚亏,筋骨伤损,气血失和,蓄结瘀聚化为痰浊,流注骨骼关节而发。清代医书上说“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上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乃刺破后,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

“正气虚亏肾主骨、藏精、生髓。肾虚则失去精气的滋养,其正气下降,易受外邪侵犯。成人后天失调,伤及脾胃,可导致人体正气虚弱,经脉涩滞。”十三是一废太子后得的病,可能是由于失宠于乃父康熙,心情压抑,忧郁成疾。脾为喜燥恶湿的脏器。“思伤脾”,“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脏,造成水湿运化不畅,停滞于体内。液聚日久成痰浊,流注于骨关节而发病。

一废太子以后,胤祥失宠于乃父康熙,心情压抑,脾为喜燥恶湿的脏器。“思伤脾”,“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脏,造成水湿运化不畅,停滞于体内,可能会造成以上的症状,忧郁成疾吧。

允佑天生残疾,允禩也曾患有腿疾,而且还相当严重,《清宫密档》上也曾提到光绪有骨结核,或许骨结核很有可能是爱新觉罗氏的家族病,心情郁闷导致发病是很有可能的。

十三“八字五行金死绝,主气喘,急咳嗽,骨节疼痛,大肠便血之疾”肺属金,如果金死绝的话,肺不会太好。像气喘,咳嗽等都是肺部疾病造成的。另结合我以上对王爷病情的分析。十三可能是骨结核。但这种病大部分的原发病灶都是在肺的。可以转移到骨、关节、肠道。所以我想十三也一定有肺结核。一般这种病人病程可以拖得很长。但体质都比较虚弱。雍正给年糕的朱批中说“王今春夏,总小不爽,只觉瘦弱”,应该也是一个旁证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康熙13子胤祥,具体做了什么 让老爸从宠爱他,变成了极力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