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易经系辞全文及解释

系辞 讲记01 易传 系辞 周易 系辞

大家好,关于易经系辞全文及解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易经系辞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系辞是什么意思易经系辞全文及解释易经系词是什么时候的著作

系辞的意思是易学类著作。

群 字解析

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哲学专着。《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属黄老学派作品。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天高地低,乾坤的关系就确定了。低与高陈列在一起,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现出来。动静的转化有一定的常规,刚柔就有了判定的依据。宇内的东西以类相聚,各类物种以群相分,由此产生了吉和凶。天上的东西形成一定气象,地上的东西形成一定形体,由此出现了变化。所以,刚柔相互交错,八卦相互推动。以雷霆来鼓动,以风雨来润泽。日月运行,一冷一热。乾的法则是产生男性,坤的法则是产生女性。乾主宰事物的肇始,坤经管事物的成就。乾因为单一所以能主宰,坤因为简约所以有能力。单一则容易知晓,简约则容易随从。容易知晓则会有人亲和,容易随从则会有所成就。有人亲和则可长久,有所成就则可壮大。可以长久,这是贤人具备的禀性;可以壮大,这是贤人从事的事业。遵从易简,便得到天下之理。得到天下之理,便可确定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解释】天高地低,乾坤的关系就确定了。低与高陈列在一起,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现出来。动静的转化有一定的常规,刚柔就有了判定的依据。宇内的东西以类相聚,各类物种以群相分,由此产生了吉和凶。天上的东西形成一定气象,地上的东西形成一定形体,由此出现了变化。所以,刚柔相互交错,八卦相互推动。以雷霆来鼓动,以风雨来润泽。日月运行,一冷一热。乾的法则是产生男性,坤的法则是产生女性。乾主宰事物的肇始,坤经管事物的成就。乾因为单一所以能主宰,坤因为简约所以有能力。单一则容易知晓,简约则容易随从。容易知晓则会有人亲和,容易随从则会有所成就。有人亲和则可长久,有所成就则可壮大。可以长久,这是贤人具备的禀性;可以壮大,这是贤人从事的事业。遵从易简,便得到天下之理。得到天下之理,便可确定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圣人创制卦象,观察物象,附上文字说明吉凶,用刚柔相推生出变化。所以,所谓“吉凶”,是指失得之象。所谓悔吝,是指忧虑之象。所谓“变化”,是指进退之象。所谓“刚柔”,是指昼夜之象。六爻的推动,模拟着天、地、人的变化法则。所以,君子安居的处所是《易》所标定的位置,乐于把玩的是所附的爻辞。所以,君子安定下来,则观《易》之象而玩《易》之辞;行动起来,则观《易》之变而玩《易》之占。所以,依靠天的庇佑,吉祥而没有不利。此处介绍“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之法。“圣人”当是指筮卦者,即占筮家。至于“设卦”方法,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但在《系辞》中,只有“大衍筮卦”法的记载。此处明言“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指出观察确实是判断吉凶的关键。正所谓“八卦以象告”,这个“象”字即是用“八卦”来反映的。所谓“彖”,是在谈卦象。所谓“爻”,是在谈变化。所谓“吉凶”,是说它的失得。所谓“悔吝”,是说它有小毛病。之所以“无咎”,那是因为善于补过。所以,分别贵贱的界限在于爻位,衡量小大的标准在于卦象,辨别吉凶的依据在于卦爻辞。担心悔吝的原因在于细微,动而无咎的前提在于悔过。所以,卦有小大的区别,辞有险易的不同。辞的功用,在于各自指明本卦本爻的导向。易》以天地为范本,所以能涵括天地的法则。仰而观察天文,俯而考察地理,所以知晓明暗的缘故。依据起始推测终了,所以知晓死生的气数。精气聚而为物,游魂散而为变,所以知晓鬼神的情况。因为它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因为它的智慧遍及万物,它的法则益于天下,所以不偏离万物。全面遵行而不偏离,乐其天然知顺其势,所以心无所忧;安于其境厚施于仁,所以能怀爱心。囊括天地的变化而不偏离,成就万物的表里而无遗佚,所以神没有固定处所而《易》不拘于固定主体。

《系辞》是写在经文之后或旁边的话,即相当于对《易经》附注的解释说明,是对《易经》产生的原因以及《易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与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解释说明。《系辞》不同于《易经》经文之处,在于《系辞》包含了关于自然规律即自然之道思想的阐述,其思想似乎已经显得大于《易经》经文。《易经》经文的性质是纪录事件,《系辞》的性质是讲述事件的根源与意义,因此具有思想性、思想意义、思想价值。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孔子对写得太简单古奥的经文加以必要的注释,这就是“传文”,包括了《文言》、《彖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杂卦传》七种、记为十篇),或称易传),改《春秋》。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也就是人生半途,在积累不少人生经验的时候,能够更深入理解《易经》的阶段开始,阐发对《易经》的认识和理解的。所以应该是:春秋至战国中期孔子五十岁到七十多岁的时段中的年代,也就是大约前500年~前479年。</SPAN>

文章分享结束,易经系辞全文及解释和易经系辞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周易 名句赏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