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武丁的历史介绍(武丁是哪个朝代)

历史人物 武丁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丁的历史介绍的问题,以及和商王武丁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历史商汤和武丁是什么关系啊武丁的历史介绍武丁是商朝第几位君主

商汤是建立商朝的也就是第一个王而武丁是他的后人武丁是商朝的第23个国王。据说,武丁年少之时,父王小乙把他派到外地观省民风、增长见识和锻炼才能。于是,武丁来到黄河两岸,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接触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有时,武丁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具有雄才大略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有个叫傅说的贤人,是个奴隶,他在参加修建工程时,被掌管该项工程的百工发现,向武丁举荐。武丁亲自去面见这位贤人,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经世济民的奇才。武丁为了任用傅说为相,三年不管事,自称梦见圣人,并画出傅说的相貌,令百官去寻找。殷人信鬼,武丁以此方法举傅说做[u相[/贵族们便不敢反对。事实证明,武丁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自从傅说被提拔为相后,一心一意辅佐武丁,帮助武丁大力振兴政治、经济、文化,缓和了奴隶的对抗,商因此复兴起来。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她是中国首位女将军,曾打败20个国家,墓中出土一物让人后背发凉

搜素“王二历史漫谈”微信公众号,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夏桀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商汤征伐的对象,夏桀虽文武双全,但其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那么商汤是怎样一步步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并最终消灭夏桀的呢?

首先来分析夏朝、商朝的都城所在地:夏桀都城在斟鄩(河南洛阳),而商汤原来都城在南毫(河南商丘),后来迁至西毫(洛阳偃师商城遗址)。这说明商汤部族活动区域为黄河下游地区,之后势力逐渐发展到黄河中游地区,最终推翻夏朝统治。这一文献得到了殷墟甲骨卜辞的支持:

贞:于西邑?(《殷墟文字乙编》7283)

贞:侑于西邑?(《龟甲兽骨文字》1·9·14)

丁巳……告秋〔于〕西邑?七月(《甲骨文合集》9631)(西邑:西毫(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根据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的记载,得到以下史料信息:

惟尹自夏徂亳。禄至,在汤。

汤曰:“革桀,其有吉志?”尹曰:“后,我筙:‘越今旬,日旬日’。余微其有夏,众(罔)吉好;其有后厥志其仓,宠二玉,弗虞其有众。民怨曰:‘余及汝皆亡!’惟灾、虐德暴众、亡典,夏有殃。在西在东,见瘴于天,其有民率曰:‘惟我,速祸!’皆曰:‘曷今东祥不彰?’今其如台?”汤曰:“汝告我夏隐?率,若时?”尹曰:“若时。”汤盟誓:“及尹!兹,乃柔大淫!”

翻译:伊尹去夏(察其情),然后回到亳,已知天命在汤。

汤说:“伐桀之事,占卜可有什么吉兆?”伊尹说:“后,我占得此兆:‘过了今旬,日乃更新。’我看今日之夏邦已成小人之国,道德败坏;夏后一心搜刮财富,淫乱,不顾民之哀苦。民怨沸腾,曰:‘宁愿同归于尽!’灾害连连、虐贤害民、亡失宝典,这都是夏有大难的征兆。瘴气笼罩夏土,其民都说:‘这是损人利己招来的祸!’都说:‘为何今暗无天日?!’我后有什么想法?”汤曰:“你是在说夏命已终?统率四方的时机到了吗?”伊尹说:“到了。”汤盟誓:“惟尹之言!戮力同心,平定大乱!”

汤往征弗服,挚托、挚、直、不僭。

自西剪西邑,戡其有夏,夏播。桀纳,于水。曰:“占”——帝曰:“一!勿遗!”

翻译:汤出发平乱,伊尹以隐名、真心、直言而有礼助之。汤自西向东,大济有夏之民。桀众叛亲离,认罪,迁去了南巢。

汤曰:“占卜!”(占得天意)——天帝曰:“与民同心!普惠天下,不可遗落一个!”

从以上《清华简》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信息:(1)首先商汤征伐夏桀需要等待时机,要占卜及作其他事前的准备。(2)夏邦已经成为小人之国,而要完全推翻夏桀的统治,需要提前将夏都周围的附属国消灭掉。(3)商汤出发平乱的路线是自西向东,而夏桀在众叛亲离后往南方逃窜,下面是商汤征伐夏桀的形势图,这表明商汤在推翻夏朝统治后,将国都由南毫(商丘)迁至西毫(洛阳)。

商汤征伐夏桀图示1

那么商汤又是怎样任用伊尹,并制定推翻夏桀暴虐统治的计划的呢?

伊尹生于空桑,“空桑”并不特指某一地区,而指河南东部山东西部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分布着有莘氏、有施氏两大氏族集团,其都属于东夷部族,伊尹为有莘氏奴隶的儿子。传说伊尹父亲是善于屠宰、烹调的奴隶厨师,伊尹母亲是采桑养蚕的奴隶。伊尹虽为奴隶之子,却自幼聪慧好学、深谙治国之道,有莘王便请他做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教师)。”

于是商汤王便多次以玉、帛、马、皮等为礼前往有莘国聘请他。但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的请求,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而伊尹作为陪嫁奴隶为汤王所用。之后伊尹辅佐商汤制定伐夏的计划,最终推翻夏朝统治建立商朝。

但商汤灭夏的作战顺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究。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得到商汤灭夏顺序,应该为葛—韦—顾—昆吾—夏桀。那么就可以证明商汤灭夏是从南毫开始,而葛国(河南宁陵)距离南毫最近,也是最先被消灭的抵抗势力。之后商汤一路向北向西前进,依次灭掉韦、顾、昆吾三个方国。而对于韦、顾、昆吾三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确定,需要从近年来郑州、洛阳、商丘等地的商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得出:在豫东、豫北、豫中等地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荥阳大师姑遗址、新郑望京楼遗址、杞县鹿台岗遗址、民权牛牧岗遗址等。

商汤征伐夏桀图示2

最终得出韦、顾、昆吾三个方国,应分别处于新郑望京楼、郑州商城、荥阳大师姑,最后再进入夏桀首都斟鄩(洛阳),另有一说为韦(河南滑县)、顾(河南范县东)、昆吾国(今河南濮阳东南)。

以上对商汤灭夏的整个流程进行了分析,这其中还穿插着几个小故事,商汤射伊尹、夏桀与妺(mò)喜。“商汤射伊尹”载于《吕氏春秋·慎大》:“汤入,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在入夏前故意犯罪,汤假装盛怒挽弓射之,伊尹逃亡至夏,并以厨师的身份在夏国收集大量情报,最后返回商国伐夏。

商书汤誓篆文

妺(mò)喜是有施氏公主,夏桀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有施氏是国弱力薄的东方小国,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夏桀不准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选了美女妺喜进献请降。以上两则故事载于《吕氏春秋》,传说夏桀是由于宠爱妺喜而亡国,私以为是后人杜撰不可信,但暴虐无道、荒淫应是历史真实。

到这里商汤征伐夏桀也就结束了,夏桀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汤伐夏桀的成功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商汤与有莘氏、有施氏等东方氏族集团的联合,也是其取得胜利的关键。

搜素“王二历史漫谈”微信公众号,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上期讲到多为谋臣对商王武丁治国的辅助,本节则主要专注于商王武丁时期的征伐战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商王武丁时期正处于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期,而且是由武丁引领中国走向奴隶制社会,这一史实后续资料会予以说明。那么商王武丁是如何使得商殷的统治逐渐走向复兴呢?本节主要对涉及到战争的君臣秩序、用人制度、祭祀制度等进行分析,来探讨武丁在对外征伐中的政治手段、战争策略。

首先商王武丁时期的君臣秩序,见于《尚书·商书·说命》:“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翻译:“天子统治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是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必等待教命就将奉行,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好教导呢?”

这里指出臣下要遵从王(武丁)的教命,但君主应足够圣明,其作为百官的表率要继承上天的法式,才能使万民听从王的教导。

在治国理政、用人制度等方面,《尚书·商书·说命》又提出:“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

翻译:“上天聪明公正,圣主善于效法它,臣下敬顺它,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衣裳放在箱子里不用来奖励,会损害自己;干戈藏在府库里不用来讨伐,会伤害自身。”“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又当适合时机。夸自己美好,就会失掉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成功。做事情,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

在以上傅说向商王武丁的进言中,其提到政令颁发、奖惩制度与官员任免三方面问题。首先“政令颁发”要效法上天,按照上天旨意行事才能人民顺从;其次在“政令颁发”时要三思而后行,轻易颁布政令会引起羞辱,毫无准备的施政会引发后患。然后在对臣下的奖惩制度中,傅说指出要“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也就是说君王要将获得的财富奖励给臣下,以鼓励其帮助自身建功立业。最后在用人制度方面,其提出要任用贤才、能才,而不是与自身关系亲近者,“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不要过于宠幸身边的人,也不要害怕出错误而不思悔改。

而有关“祭祀制度”,傅说指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轻慢对待祭祀,这叫不敬。礼神烦琐就会乱,这样,事奉鬼神就难了。”也就是说,既不能轻慢的对待祭祀,也不要在祭祀神明方面过于繁琐,这样就不会产生事奉鬼神的“两难”境地。

1.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征伐的原因

武丁时期对周围方国的战争,主要包括攻击行为战争、防御行为战争、俘获或掠夺行为战争。攻击行为战争是对方国的主动征伐,在甲骨卜辞中记载为“征”、“伐”、“取”、“戈”、“侵”、“途”、“敦”等。而防御行为战争是抵抗外来征伐的战争,在甲骨卜辞中记载为“捍”、“御”、“守”、“保”、“逆伐”、“作邑”等。还有一类战争会俘获大量战败方俘虏,以及取得战败方的重要资源,在甲骨卜辞中记载为“擒”、“俘”、“反”、“镬”、“轨”、“取”等。

有关商王武丁对外侵略性战争的描述,其最重要原因可能是获得稀缺的战略资源。例如:商王武丁对荆楚、虎方、鄂方(今湖南、湖北)的征伐,最大可能在于掠夺南疆的铜矿、锡矿、盐矿等矿产资源。而武丁对西北周方(周国)、羌方(今陕西、甘肃、青海)等的进攻,其中目的之一也是获取铜矿、湖盐等资源。商朝末期纣王对夷方(河南山东等地)的征伐,也是想要获取海盐等稀缺资源。根据1969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对商代青铜酒器的化验结果,得出青铜器中铜占77.2%、锡占12.5%、铅占7.2%,这表明在商代已经存在锡、铅等金属资源。

2.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征伐的政策

在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的征伐中,其并非一味采取战争的方式,使得周围方国臣服于他,而是通过多种手段来维持商王朝的统治地位。在与周围其他方国的战争中,商王武丁主要通过联姻、形成同盟、分封领土、赐予爵位等方式,保证周围氏族方国臣服于商。

首先从商王朝与氏族方国的联姻来看,商朝与周、鬼方、鄂方、荆楚等部落有着姻亲关系,《小屯殷墟文字丙编》记载:“帚(妇)楚来”,《战国策·赵策》载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封之三公也”,而楚女嫁与商王武丁为妾,以上史料可证实商朝与周围方国的联姻关系。其次,商王为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常把自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方国首领分封为诸侯,并赐予他们领地。商王武丁之子子奠,就被封为“侯奠”。一些著名的将领因立有战功也被封为侯,如仓侯虎。商王通过分封领土、赐予爵位等方式,奖励征伐的将领,或者臣服于商朝的氏族方国首领。

例如:在对外战争中屡立战功的“雀”(一说为傅说),被封为“雀侯”。而臣服于商朝的氏族方国首领,则被封为萆侯、虎侯、犬侯、祝伯等。有关于氏族方国军队征伐的卜辞如下所示:(1)癸巳卜,宾贞,令伐途萆师?《合集》

(2)于癸未有至雀师。《合集》

(3)庚戌卜,王其比犬师,惟辛亡(然)炎?《合集》

(4)庚戌卜,王其比虎师,惟辛亡(然)炎?《英国》

下面开始着重分析“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征伐”的出征地点、战争规模、联盟形势与俘获战利品等。首先从商王武丁征伐的方国地点来看,根据丁山先生《商周史料考证》,武丁时期曾先后征伐鬼方、吉方、土方、马方、棋方、印方、龙方、虎方、荆楚、尸方、巴方、下危、仲方、鄂方、羌方、大彭、系韦、夷方等20多个方国。

由于年代久远,本文主要对少数方国的地望进行说明:鬼方(今西北方部落)、羌方(今西北等地)、土方(今山西北部)、吉方(今陕西北部)、虎方(今汉口以南)、荆楚(今湖北湖南)、尸方或夷方(今河南山东等地)、巴方(今湖北西南)、人方(今安徽山东等地)。甲骨卜辞中存在大量商王武丁对方国征伐的记载:

(1)贞,登人三千呼伐吉方,受有祐?《合集》

(2)辛巳卜,争贞,今载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受有祐?五月。《合集》

(3)壬午卜,宾贞,王惟妇好令征尸?《合集》

(4)甲午卜,宾贞,王比伐巴方,受有祐?《合集》

(5)丙戌卜,争贞,今载王比望乘伐下危,我受有祐?《合集》

(G)壬寅卜,争贞,今载王伐仲方,受有祐?十三月。《合集》

(7)贞,勿呼妇妌伐龙方?《合集》

(8)壬辰卜,事贞,我伐羌?《合集》

(9)丙辰卜,宾贞,王惟周方征?《合集》

而从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征伐的战争规模来看,商朝主要施行商王统治地区、诸侯联合对外的战争策略。其中国家军队被称为“王师”、“我师、“联师”、“王旅”等,诸侯军队被称为“雀师”、“犬师”、“虎师”等。一般商王朝对外发动战争的兵力为几千人,只有那些大型征伐战才投入数万兵力。甲骨卜辞中有关商王武丁征伐的记载为:

(1)三千人伐……《合集》

(2)庚子卜,宾贞,勿登人三千呼伐舌方,弗受有祐?《合集》

(3)登人三千呼伐土方……《合集》

(4)丁酉卜,鼓贞,今载王共人五千征土方,受有祐?三月。《合集》

(5)甲……贞,方来……邑,今夕弗震王师。《合集》

(6)……来告:大方出伐我师,惟马小臣……《合集》

(7)壬辰……衣……朕师……《合集》

(8)于癸未有至雀师。《合集》

(9)庚戌卜,王其比犬师,惟辛亡(然)炎?《合集》

(10)庚戌卜,王其比虎师,惟辛亡(然)炎?《英国》

最后来谈谈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征伐,所缴获的奴隶及其他战利品。商王朝在对周围诸方国的征伐中,与周围方国存在着亦敌亦友的关系,某些方国会出于多重目的而发生反叛。而商王朝在对外征伐的过程中,也会俘获大量奴隶、牲畜、粮食或其他战斗资源。

例如:殷墟宫殿区乙七宗庙祭祀坑的发掘中,出土殉葬者600余人、狗26只,羊18只,牛10头,马15匹。在乙七宗庙北组祭祀坑中,发掘斩首者125人、6辆马车,每座车马坑里有3个战士、3套兵器,分别为驾车者、射箭者和持戈者,6辆马车好似组成一个车队。

根据甲骨卜辞的统计得出:武丁时期共使用祭祀9021人,凛辛至文丁时期使用祭祀3205人,祖庚、祖甲时期使用祭祀622人,帝乙、帝辛时期使用祭祀104人。而商王武丁时期祭祀好用战俘,且战俘以羌人为多,这也导致后期羌人(姜姓:姜尚)联周伐商。甲骨卜辞中有关羌人祭祀的记载:

(1)贞,口来羌用自成、大丁……甲、大庚、下乙……《合集》

(2)庚子卜,宾贞,翌甲辰用望乘来羌?《合集》

(3)贞,牧来羌用于……《合集》

(4)三百羌用于丁。《合集》

(5)贞,御自唐、大甲、大丁、祖乙百羌、百牢(牛)?《合集》

(6)壬辰卜,出贞,翌癸巳俏于母癸三牢、羌五?《合集》

除擒获俘虏和奴隶,商朝军队也会收缴战车、战船、武器、马匹、粮草等其他战利品。甲骨卜辞中有关战利品的记载:

(1)……小臣墙从伐,擒危美,人二十人四……人五百七十,百……车二丙,盾百八十三,函五十,矢……伯口于大口……用惟伯印……于祖乙,用美于祖丁。曰京赐……《合集》

(收缴两辆战车、一百八十三件盾、五十个函,用惟伯印祭祀祖乙,用美祭祀祖丁)

(2)……卜,争贞,擒得舟?《合集》

(3)......执舟……《英国》

(4)壬辰卜,宾贞,执多屯?《合集》

到这里“商王武丁对周围方国的征伐”也就结束了,商王武丁作为商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其不仅使殷商的奴隶制度达到顶峰,更通过对周围方国的不断征伐,扩张自身的统治疆域,并获取到大量需要的稀缺资源。商王武丁时期的征伐战争,分为攻击战争、防御战争、俘获或掠夺战争等,虽然这些出于正义或非正义的战争,能够从一定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融合等,但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导致商朝后期国力的下降。而且自商王武丁以来,存在着大量有关祭祀杀殉、殉葬杀殉奴隶的记载,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化奴隶主、奴隶之间的矛盾,并造成商朝后期社会动荡的局面。因此商王武丁时期的对外战争,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之后奴隶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二十三位

商代天子

本名:武丁

所处时代:商代

民族族群:中原族

作古时候:公元前1192年

主要造诣:复兴商代,首创武丁乱世

职业:商代君主

在位时候: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庙号:高宗

武丁人物平生

继续王位

武丁,子姓,名昭,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相传,武丁少年时代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布衣一同劳作,得以相识公众痛苦和农事艰苦。

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作古,武丁继任商代君主之位。武丁继位后,想要复兴商代,但没有得力的大臣帮手。武丁因而三年不说话,将统统政事交由冢宰决议,自身则视察国度习尚。

首创乱世

厥后,武丁任用刑徒身世的傅说担负宰相,帮手朝政。傅说全力帮手武丁,将商代管理得很好。

有一次,武丁祭奠先祖商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武丁因而觉得畏惧。大臣祖己说:“君王不要忧郁,连忙先把政事办妥。”因而祖己劝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以公众的道义为规范。上天赏给下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天使人寿命短命,而是人自身葬送自身。有的人违犯品德,不认可罪行,上天降下旨意改正他的行动。他才说:‘怎么办呢?’唉!君王只要给公众做事,没有不是继续天意的,祭奠有通例,不要信仰应当扬弃的要领。”今后,武丁便最先修明政事,履行德政,使得世界庶民欢欣欣悦,让商代再度郁勃起来,史称“武丁乱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作古,庙号高宗,由其子祖庚继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商代武丁为什么要进行征伐,在当时历史上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