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济南仲宫的由来(济南仲宫旅游景点有哪些)

探访千年仲宫大集 寻找久违的 年味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济南仲宫的由来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济南仲宫的由来的知识,包括济南仲宫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济南仲宫的由来谁知道济南历城仲宫名称的来历听说济南有个叫,仲宫镇的地方,在哪里呀

从济南沿着新建宽阔的一级公路南行约17公里许,即抵达著名的小城镇——仲宫。沿途丘陵起伏,庄稼葱茏茂盛,漫山的柿树、苹果、山楂,凝红吐翠,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尤其令人神往的是这里蕴藏着许多古文化遗迹,有汉武帝攀登过的号称小泰山的玉函山,有相传穆桂英奋勇抗敌的月牙桥,以及山势挺拔的穆柯寨。来到仲宫,古文化的遗存和民间传说就更丰富了,仲宫古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九山附近断头处,原称终宫。俗语称:“九山断头,出王侯”,她的来历与名称和少年英雄终军有着密切联系,古代秦汉时期,“宫”系指房屋、住宅,终宫之意为终军府第之所在地。关于终军的生卒年月与籍贯,众说纷纭,史载多有出入,经笔者考证,据《二十四史·汉书》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终军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由此推算其生年为公元前140年,被害于元鼎五年,应为公元前112年。关于他的故里,《汉书》仅载:“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并无确切地址。据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历城县志·古迹考》载:“又历城南九十里,有终军村,地沃民勤……或日古名终翁聚,即军故里”。经实地考查,了解到50年代初尚存的仲官古镇南阁楼,即刻有“终军镇”三字,在1942年前,仲官南阁楼有石匾刻“终军故里”四字,此匾长约80厘米。据当地老人回忆,阁楼旁尚有庙宇。经查此处原系终军故居,后改为家庙,四季奉祀。据此,终军故里应在济南市仲宫镇仲南村无疑。建国后建终宫区,后撤区建终宫镇。60年代后,因“终”字笔划较多,“终”简化为“仲”。

济南仲宫镇 二仙桥 名字的由来

终军(公元前140年—前112年)字子云,西汉武帝时期青年外交家,故人们又称之为“终童”。为了寄托家乡人民对他的景仰,仲宫大街上树立高大的牌坊,上书“终军故里”四字。系著名书法家蒋维崧题写,安作璋、林言顺撰写铭文的这位少年英雄的高大雕塑,巍然屹立在仲宫镇的街心。

终军自幼聪慧好学,他能言善辩,学识渊博,又能写一手好文章;邻里有纠纷,几句话便说的大家心服口服,在郡中颇有名气。汉武帝为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便广开仕途,招揽人才,在全国实行“察举制度”,采取了“举贤良方正”的措施,由太常选择18岁以上的博学青年补博士弟子,通过考试,合格者便可成为官吏。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终军18岁时便被选为博士弟子,由地方政府推荐到京城长安受业。在他离家赴京的路上,有一段慷慨弃繻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终军怀着为国家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辞别了父母与亲友,毅然踏上了征程。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城要隘函谷关口,守关士卒见是一位劳累困顿的年轻书生要求过关,便冷冷地交给他一帛制的“繻”,告诉他这是出入关的凭证,要好好保存,回来时再经过此关,仍要凭此帛符交验出关。不料终军听后哈哈大笑,声称“大丈夫志在四方,此次人关不干出一番事业决不回来”,说罢将“繻”丢在一旁,扬长而去,守关人员见此情景,不禁目瞪口呆,暗自称奇。终军到长安后,以其出众才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遂拜他为谒者给事中。这一官职是给事殿中专备顾问应对,议论政事的,亦有利于充分发挥终军雄辩之才,施展远大的政治抱负。两年后,终军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奉命出使郡国,路过函关谷,他身佩长剑,手持皇帝特赐的旌旗,威风凛凛地骑在高头大马上,前呼后拥地出关东去。守关人员认出为首的这位大员正是当年过关时弃缟而去的英俊青年,莫不惊叹,并夸赞这位青年人果然有出息。

终军的博学与辩才充分表现在对博士徐偃的诘问。当时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于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下令解除郡国铸钱的权利,并严禁商人把持盐铁,投机倒把,大发横财,却又“不佐国之急”,下令垄断盐铁业,把盐铁业收归国家专营。这些有利的措施却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一次博士徐偃在外地巡视时,违抗朝廷盐铁官营的政策,公然假借君主名义,鼓动胶东、鲁国等郡国煮盐、冶铁,对于徐偃违抗国家法令的行为,御史大夫张汤对他提出弹劾,要求依法处死,但徐偃却引《春秋》的规定,大夫到诸侯国去,只要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百姓生存,可以不请示国君而擅自作出决定,因此其作法是无罪的。这种狡辩竟使张汤一时无言以对,这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下诏召来终军,他听到徐偃的解释,便针锋相对地批驳说,“古代诸侯国之间,风俗各异,百里不通,经常有会盟之事,国家安危之势,呼吸成变”,因而大臣在外可以不授君命,见机而作,而现在“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情况与古代已大不相同,你在国内巡视,何以称为“出疆”?你又假借君命,鼓励郡国煮盐、冶铁,这是为什么?况且胶东、鲁国的盐铁都有“余藏”,两郡的煮盐、治铁的权利本该废除,你却不考虑国家的财政利益,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借口,目无国法,独断专行,这又是为什么?接着又诘问徐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这四郡完全可以供应盐铁,你所说为解决春耕使用的农具而让那两郡冶铁完全是谎言,最后又斥责徐偃曾三次上奏要求准许郡国煮盐、冶铁,皇上皆未允准,说明这种意见是根本行不通的,你却仍一意孤行,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岂非罪该当死。终军的层层驳斥,使徐偃理屈词穷,被迫低头服罪当死,于是终军上奏:“徐偃假传圣旨,丧失了作奉使大臣的体统,请下诏命御史治罪,汉武帝当即准其所奏。

从济南沿着新建宽阔的一级公路南行约17公里许,即抵达著名的小城镇——仲宫。沿途丘陵起伏,庄稼葱茏茂盛,漫山的柿树、苹果、山楂,凝红吐翠,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尤其令人神往的是这里蕴藏着许多古文化遗迹,有汉武帝攀登过的号称小泰山的玉函山,有相传穆桂英奋勇抗敌的月牙桥,以及山势挺拔的穆柯寨。来到仲宫,古文化的遗存和民间传说就更丰富了,仲宫古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九山附近断头处,原称终宫。俗语称:“九山断头,出王侯”,她的来历与名称和少年英雄终军有着密切联系,古代秦汉时期,“宫”系指房屋、住宅,终宫之意为终军府第之所在地。关于终军的生卒年月与籍贯,众说纷纭,史载多有出入,经笔者考证,据《二十四史·汉书》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终军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由此推算其生年为公元前140年,被害于元鼎五年,应为公元前112年。关于他的故里,《汉书》仅载:“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并无确切地址。据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历城县志·古迹考》载:“又历城南九十里,有终军村,地沃民勤……或日古名终翁聚,即军故里”。经实地考查,了解到50年代初尚存的仲官古镇南阁楼,即刻有“终军镇”三字,在1942年前,仲官南阁楼有石匾刻“终军故里”四字,此匾长约80厘米。据当地老人回忆,阁楼旁尚有庙宇。经查此处原系终军故居,后改为家庙,四季奉祀。据此,终军故里应在济南市仲宫镇仲南村无疑。建国后建终宫区,后撤区建终宫镇。60年代后,因“终”字笔划较多,“终”简化为“仲”。

分类:地区>>山东>>济南市

问题描述:

我在济南地图上没有找到

解析:

生态小城——仲宫镇

仲宫镇距山东省济南市10公里,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这里依山傍水,三川田峪交汇,自然风光秀美,是南部山区水系的重要汇聚地、泉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水源地和补给区,也是济南市40万居民饮用水源——卧虎山水库的所在地。

早在80年代,仲宫镇以通路、通街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建设就已起步,省道103线、327线、518线贯穿其中,济南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南部山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不断吸纳着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使仲宫成为连接城区、辐射南部近六百平方公里山区的物资经济集散地。仲宫镇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济南市旅游度假开发区”、山东省“百新工程”示范镇和“城镇建设中心镇”。

仲宫是个农业大镇,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林果、蔬菜、三鲜、良种、畜牧五大支柱产业。通过植树种果,仲宫的桃、杏、苹果树种植面积均超过一万亩,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7万亩,营造了蔚为壮观的林果生态区,为仲宫披上了“绿色包装”。依托优质连片的林果和独有的山水优势,仲宫镇自1991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春季梨花节,以花为媒,搭上了“假日经济”的班车,使“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仲宫镇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人才前来创业,促进了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居民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青睐,仲宫镇及时调整了蔬菜种植策略,生产、经营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仲宫镇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生产,成为济南市首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全镇无公害蔬菜生态区规模已达到1.5万亩,蔬菜专业村达17个。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龙头,仲宫镇又以“济南先行种业公司”为依托,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销售公司。销售不成问题,农民安心种起了“放心菜”,仅此一项,就使菜农人均增收1000元。

仲宫镇坚持以生态文章生财;建市场引财;美化环境招财。一个崭新的生态旅游商贸型城镇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济南仲宫的由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济南仲宫、济南仲宫的由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志愿服务进大集,文明交通保安全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