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程天纵做什么行业的海康威视独立董事

海康威视 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 三

大家好,关于程天纵做什么行业的海康威视独立董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程天纵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程天纵 / 留下来,还是往前走 职业生涯何去何从程天纵做什么行业的海康威视独立董事程天纵的介绍

一个做摄像头的,凭什么市值超过顺丰万科

********走上「专业经理人」这条路,跟自己创业有许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专业经理人可以换公司、换工作,但如果是自己创业,除非创业失败,否则是无法自由自在地换公司的。但专业经理人的路又该怎么选择呢?********

畅销书《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和《师父:那些我在课堂外学会的本事》(The Knack)作者柏林罕(Bo Burlingham),在他出版的新书《大退场》(Finish Big)中提到:创业家应该把公司打造成「好像要拥有一辈子,但明天就可以卖掉」的状态。

这话说来容易,但是台湾的企业创业家通常却只做到了上半句「要拥有一辈子」,直到老到不能动了,才不得不交棒给下一代。我观察到,台湾大部分创业家口中喊著「培养接班人」,其实都是喊假的。正确来说是「培养下一代」,但和「接班」与否则是两回事。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战死沙场,做到不得不「走」的那一天。

这种一辈子为一家公司工作的现象,究竟是幸或是不幸?每一个人自有判断。创业者有不得不的苦衷,但对于就业者而言,不管你喜不喜欢,一辈子服务一家公司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就业者在一生的职涯中,免不了会面临必须换公司的时刻:有的人是被迫离开,有的人是自己待不下去,也有的人是被挖角。

离职面试

我在专业经理人职涯的初期,经常担任招聘面试官的角色,但后期由于职位较高,所以除非是高阶职务的招聘,否则我很少再担任招聘面试官。不过,当我晋升到企业金字塔顶端的时候,反而经常担任「离职面试官」(exit interview)的角色。当有高阶主管离职的时候,我都要亲自面试,了解他要离开的原因,以作为公司未来改善的参考。

通常员工离职的时候,能公开的原因不外乎:自己的人生规划、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其他公司给的薪水更高等。如果离职面试官懂得使用一些技巧,通常员工都会把心里的话和真正离职的原因都说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都要离职了,不妨告诉你真心话。

根据我多年离职面试的经验,中低阶层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八成以上都是跟直属主管处不好,或是直属主管得不到员工的信任与尊敬。至于高阶主管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因为在企业里失去了「自主权」(autonomy),或许是被动明升暗降,或许是被架空,或许是被冰冻起来。

只想着要离开这里

我在第一本书《创客创业导师程天纵的经营学》中的〈「四两拨千斤」的三个管理小故事〉一文中,提到了惠普公司创办人之一比尔.惠利特(Bill Hewlett)先生说的一段话:

每一个员工离开惠普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我们也无法留住所有的员工。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即使员工离开了惠普,仍然认为惠普是最优秀的公司。

我从来就不认为就业者必须对企业忠诚到「从一而终」,惠利特也认为,即使当时惠普是最令人向往的公司,员工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所以,企业经营者要求员工不离职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不管是什么阶层的员工,不管是公开的、实际的或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大部分离职的员工都只着眼于为什么要离开这里(现在的公司),而没有考虑到离开这里后,为什么要去那里(下一个公司)?

为什么要去那里?

最近有个自己创业当上市公司老板的好朋友找我帮忙。他告诉我,公司里有个已经培养十多年的优秀年轻主管要离职,由于我也认识这个主管,因此希望我能够跟他谈谈,改变他的主意,让他不要离职。由于时间紧迫,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夜晚上,我约了这位想要换公司的年轻主管到我家里聊聊。

我并没有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而是先问他要去哪里、担任什么职务,我也不问他新公司给的薪水有多少。我希望扮演的是一个「职涯发展顾问」(career counselor)的角色,而不是只想劝他不要离职。

基于对我的信任,他告诉了我要去哪里、担任什么职务,然后就急着解释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我没有兴趣听他「为什么要离开这里」的理由,反而问他:「你的弱点或缺点是什么,你自己知道吗?」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出乎他的意料,使得他一下子答不出来。

他怎么回答不是重点,他为什么离职、去哪里、做什么、薪水待遇多少,也都不重要。大部分离职的人,满脑子都是「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力图说服自己「离开这里是正确的决定」,也力图说服别人相信,这个决定是对的。

在职场上能够「从一而终」的人只有极少数,连我自己都换过三家公司,所以换工作、换公司是早晚的事。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未来职涯的图像还缺哪几块拼图、在「这里」还有哪几块拼图可以得到、去「那里」可以找到「这里」没有的几块拼图?

我的例子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小贸易公司的电子设备进口部门,担任一个小业务员。在这里三年的时间,我学到了各种游击队的作战方法和生存技巧,以及在国外找产品、抢代理的业务拓展模式。

进入惠普台湾之后,开始接受正规军训练和团队作战能力,按步就班系统化的管理培训。在实务方面,技术引进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工厂、成立惠普国际采购处、成立策略规划合资顾问公司等。

一九八八年派驻在香港,成立亚洲区市场部门,开始我的国际化管理经验的养成。一九九○年派驻加州矽谷的惠普总部,参与并且了解跨国公司总部权力核心的运作模式,下班后念企管硕士融入美国文化。一九九二到一九九七年派驻北京,快速累积大陆经验,同时养成了「不靠职权的领导能力」(managing without position power)。一九九七年底,我知道我在惠普已经碰到了我的「玻璃天花板」,继续留在惠普已经找不到我缺少的几块「专业经理人」拼图。

一九九七年底加入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TI),担任亚洲区总裁,同时成为公司核心策略小组成员之一,正式参与跨国公司核心权力圈子的运作。二○○七年中,经历过生产制造管理、产品模具及机构设计、产品事业盈亏自负的利润中心之后,我知道在德州仪器已经找不到自己最后需要的几块拼图。而我的最终目标,则是成为跨国企业的执行长。

于是我离开德州仪器,加入了在中国大陆称为「富士康科技集团」的鸿海,并在二○○七到二○一二的五年当中,完成了最后的几块拼图。

在六十岁这一年,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也正式结束了「专业经理人」的职涯,开始退休后的经验传承之旅。

职业生涯回顾

在我的职涯早期,我并没有很清晰的轮廓,去预知自己三十多年后的图像应该长什么样子。就好像一个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看到漂亮的贝壳,就捡起来收进袋子里,一路向前、无法回头。我可以停下来把玩袋子里的贝壳,直到天黑,然后回家。我也可以继续寻找新的贝壳,收进袋子里,然后再一路想:「我用这些贝壳可以拼出什么东西来?」

我选择了后者。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虽然我不知道这些贝壳可以拼出什么东西来,但是我知道这里已经没有「我想要捡的贝壳」了,于是就往前走。袋子里面的贝壳不断地增加,我对于未来的图像越来越清晰,我也越清楚知道我缺什么贝壳、该往哪里去找,最终在六十岁那年成就了自我。

大部分离职的人,都知道为什么要离开「这里」,而且他们不断说服自己必须要离开,但是只有极少数人会想到,「这里」该捡的贝壳都捡完了吗?如果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那么下一步应该到「哪里」去?这时应该停下来看看袋子里面的贝壳,想想看自己想用这些贝壳做出什么东西来,还缺哪些贝壳,应该到哪里去才找得到。

离开「这里」的原因和理由很容易找,但是要去「哪里」却不容易搞清楚。

结语

回到圣诞夜与这位即将离职的年轻主管的谈话。对于他为什么要离开,我没有兴趣知道,我觉得真正重要的是,他要去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这就是为什么要从「他是否了解自己缺什么」开始谈起的理由。

他在「这里」受到重用,二○一八年初开始担任两个产品线的主管,负责研发、制造、行销和盈亏。他要去的「那里」是个全新环境,只担任产品经理的职务,光杆司令一个,只负责为公司寻找可以代理的国外新产品。

程天纵先生:1952年出生,中国台湾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7年,任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及董事;1997年至2007年,任美国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2007年7月至2012年,任鸿海集团副总裁;2011年兼任鸿海集团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CEO;2012年6月退休,2013年9月投入中国创客运动,协助指导一些初创公司。现任本公司独立董事。

程天纵,1952年生于台北,祖籍山东济南。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就以全优成绩取得美国SantaClara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关于程天纵做什么行业的海康威视独立董事,程天纵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防巨头七年孵一子 大象转身 扎根C端智能,年收26亿冲刺深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