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耳朵眼儿大好还是小好(耳朵眼大小不一样怎么办)

脑龄大好还是小好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耳朵眼儿大好还是小好和耳朵眼儿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耳朵眼儿大好还是小好以及耳朵眼儿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扎耳朵眼儿耳朵眼儿大好还是小好耳朵眼胡同的来历

扎耳朵眼儿

萌翻了 嗯哼的耳朵眼儿 小小春的鼻孔都是爱你的形状

排云鹤

“扎耳朵眼儿”是我们老家的方言,青岛叫“打耳洞”。不管是“扎耳朵眼儿”还是“打耳洞”,光听听名字就觉得疼人。好好的耳垂上用针扎一个眼,你说疼不疼?

我说,疼,疼得刻骨铭心。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上二年级,在村南头的小学里读书。学校又破又漏,却盛着郝庄和姚庄两个村子的几十个孩子。郝庄和我们姚庄就隔着一条河,站在河这边喊人,河那边就能听见。那天早上特别冷,郝庄的孩子像往常一样哈着白气、揣着双手、吸溜着鼻涕进来了。可是,等他们坐下之后我们姚庄的孩子就发现他们庄的女生和往常不一样了,她们的耳垂上都扎进去一根线环!我们庄上的女生坐不住了,趁老师往黑板上写字的时刻,偷偷地拉扯她们的衣角,一会功夫大家就都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郝庄有一个老奶奶会扎耳朵眼儿,扎得又快又好,既不疼也不流血,还不收钱。我们当即就动心了,于是一个早自习下来我们已经达成了一致:放学后先去郝庄扎耳朵眼儿。

现在想想,那时的日子多么自由啊。大人、孩子似乎都没有时间观念:大人一早下地干活,干完活再回家做饭;小孩子睡醒了就去上学,放学了就回家吃饭。所以,大人几点该回家做饭孩子不知道,孩子该几点放学回家大人也不关心。所以,那时没有谁家的大人问孩子写没写作业,更没有哪家大人看到孩子不及格的试卷大发雷霆。所有的时间都是孩子自己的,所有的日子都是自然而然进行的,所有的时光就都是自由而快乐的。

所以,那天早上,姚庄的二年级的女生没有一个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吃早饭,大人们也没有一个起疑心。

所以,当放学的铃声敲响,我们如同听到了胜利的号角。二年级的小女生啊,人人怀揣着美丽的耳坠梦,一路嬉笑打闹着去了郝庄的老奶奶家。老奶奶让我们都摘下围巾、帽子在院子里冻耳朵,直到耳朵冻僵才能到屋里扎耳朵眼儿。老奶奶先把两个溜圆的绿豆各放在耳垂的两边对齐,然后就开始用手轻轻揉捻绿豆。因为耳朵已经冻僵了,所以也没有觉得很疼。等到耳垂上的肉都被捻跑了就剩下一张透明的薄皮时,老奶奶就拿过事先准备好的缝衣针,麻利地扎下去,还没感觉到疼,针已经穿过去了。然后把浸透了香油的线轻轻拉过来,剪掉针,在头上打一个结,一个完美的耳朵眼儿就扎成了。

我是个对疼痛敏感的人,我估计当时我是疼得挣了一下,所以我的一个耳朵眼儿扎偏了,几乎扎在了耳朵边上,以至于现在只能带耳坠不能戴耳钉。

扎完之后耳朵有些疼痛了,所以那天回家的路上大家都不像此前那么打闹。回到家爸爸妈妈一眼就看出我扎了耳朵眼儿,训斥我几句也就忙活地里的活去了,估计也是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等爸妈下地走了,我去上学了,才感觉到真正的疼痛。冻僵的耳朵活过来了,开始报复我把它无缘无故地扎了一针,于是乎,它开始火辣辣地疼起来,用我们老家话叫“霍霍得疼”。我后悔了,不该听郝美丽她们的鬼话,她们都是骗人的。这么疼着,眼泪就流下来,也不敢告诉爸妈,害怕爸妈再训斥我。就那么疼着、悔着、害怕着,一时之间,竟不知该求助于谁。心里惶惶然,嘴上不敢说,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两个耳垂肿了起来,像包了一包水。郝美丽她们这时才告诉我们说,她们庄上有的女生扎完耳朵眼儿,耳垂就发炎了,流脓水,耳垂都要烂掉了,还有的流血水,血水把线环糊住,线就长在耳朵上拿不下来了。

我更加惶恐不安,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似乎看到自己的耳垂烂掉的惨相。晚上爸妈干活回来发现了我的异常,可是除了给我抹了点香油也无计可施。我一看连一向依赖的无所不能的爸妈都无法帮我解除痛苦,心里的恐惧更加无以复加。人生的第一次,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孤独无助的悲凉。

我走出家门,站在空旷的街道里,望着黑黢黢的天空,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心里默默祈祷:老天爷啊,求求你可怜可怜我救救我吧,保佑我的耳朵眼儿不要发炎,不要烂掉啊。老天爷没有回应,只有黢黑的夜色和伶仃的星子。那天的夜色真黑,黑得像锅底的灶灰,以至于多年后我回忆起来,依旧能清晰地看到那个在夜空下流着泪虔诚地祈祷的我。

有时想,我寻求心灵归宿的历程是不是就从那一刻启蒙的呢。这之后的多少年,我一直苦苦追寻自己的精神支撑,有过彷徨,有过迷茫,有过坚定,有过动摇。在经历了艰辛的摸索、试探、挣扎、救赎之后,我终于在近不惑之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也终于为自己的心找到了安放的家。

幸甚。

耳朵眼儿,又称耳朵窟窿,是听觉神经接受声音信息的通道.它的大小、形状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眼儿小聚财,眼儿大散财。这属于相面术,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从生理角度讲,却是大小适中为好,大则易进入水、尘土和小虫子等,不利于外耳卫生。小则容易堵塞影响听觉,况且随年纪的增大,耳孔也会变小,容易影响听力。

你说大好,还是小好呢?

因胡同狭窄而得名。

耳朵眼胡同是天津市红桥区的一条胡同,因胡同狭窄而得名。

耳朵眼胡同的名称来历,据久住该胡同的群众讲,有二:

一说此处进口较窄,进入胡同中部后较宽,还有一片大空地,其地形确似“耳朵眼”。

一说传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避难于此,一直跑到该胡同的底部,因转弯多,才说:“我怎么跑到耳朵眼儿里啦?”

后人据此称为“耳朵眼”。

胡同特色:

往里走呈西南、东北走向,直到“耳朵眼”尽头,不足100米。它始终是个死胡同,一头只通复兴南街。

多年前,一进“耳朵眼”不远路东处有一大口甜水井,当时有很多推独轮车的卖水人在此提水,大概有了自来水后这口井才被填平。

“耳朵眼”沿街也有几个小院,住户不多,不过这小小的“耳朵眼”里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京剧演员——李菊盛。他就住在“耳朵眼”底部路北的一个小院里。

自儿童医院北扩,“耳朵眼”已被那现代宏伟的大楼所代替。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天津人真的不吃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