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耶输陀罗什么意思)

永恒的告别,凝固在西南宋代 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的知识,包括耶输陀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释迦牟尼与耶输陀罗佛陀与其妻子耶输陀罗的宿世因缘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

耶输陀罗是悉达多太子的妻子,在耶输陀罗刚生下儿子罗睺罗时,悉达多太子就不辞而别出家了。

佛陀娶13岁表妹为妻,与耶输陀罗感情如何

出家后,悉达多太子学习了各种教说与禅定、苦行等,历经六年, 36岁的时候,他在菩提树下开悟,后被称为释尊。

之后第五年,他带着大批出家弟子,应净饭王的召请,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祖国。

当净饭王与亲眷虔敬出迎释尊时,唯有耶输陀罗一人独坐宫中,没有去迎接自己的丈夫。

她不想见他,她本可以生活得极其幸福快乐,却因为他的出走,自己在青春中落寞苦熬。

最后,释尊进王宫去见耶输陀罗。本有万千言语要向丈夫倾诉的耶输陀罗,一见释尊的威仪,一下竟无话可说了。

此时的释尊,已灭除了尘世的情爱,但也非常体会耶输陀罗的心,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怨恨我,但是你看!”

释尊施展了神通,在他展开的掌心上,显现出他与耶输陀罗夙世姻缘的一个缘起:

一个手持七枝优钵罗花的青衣女子,名叫瞿夷,碰到了十六岁的善惠。善惠是个修行者,想向她买花供佛。

瞿夷说:“我也是要用这花供奉佛陀的。”善惠恳请以五百金买五枝花,以求未来成就无上佛果。见他发心虔诚,瞿夷非常感动,认为他定会成大果位。

瞿夷对善惠说:“如果你答应我,在你未得道之前,生生世世娶我为妻,在你得道后,允许我出家做你的弟子,我就将花给你。”

善惠说:“为了得道,我将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与我自身的一切,包括妻子儿女,你难道愿意毁弃你的青春,以一生的孤苦为代价嫁与我吗?

难道你可以忍耐大半生情之伤痛,直至等到我的度化?如果你能发愿,将来绝不阻碍我所做的一切舍弃布施,那我就答应你,来生娶你为妻。”

这对少男少女都有着坚定的求道之心,当时就互相应允承诺了。后来,善惠拿着瞿夷的优钵罗花,去供奉了佛陀。

那一世的善惠,就是如今的释尊、悉达多太子,而瞿夷就是耶输陀罗。经过了累世的轮回,他们这世结了夫妇的姻缘。

看到她和释尊的往世,耶输陀罗的记忆被打开了,她豁然明了。

释尊说,那时你清楚知道,你是要和我这样一个要舍弃一切的人结法缘而共度人生,才可以成为我的妻子。

如今,你却忘了前世的誓约,让自己受缚于情执,耽于愁苦哀怨之中!

你应该明白:恩爱无常,合必有离,一切都不过是缘来缘去、缘生缘灭,本来就没有被我们永远拥有的东西,你所希望厮守的,无非是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梦幻而已。

耶输陀罗听罢,遂生出离之心,有了离苦得乐的愿望。后随佛陀出家,成为佛陀坐下一名女弟子。

前言:

佛陀降世,本为出家成佛而后普度众生,为什么他还要结婚呢?结婚后又抛弃妻子出家,这岂不是太不近常情了吗?这事情的原委,还得从佛陀与妻子的宿世因缘说起。

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大宝积经》中对这件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结局则在《妙法莲华经》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命子出家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让目犍连代佛陀回去探望亲友,并劝说佛陀在家时的妻子耶输陀罗,让他们的儿子罗睺罗出家学道。为何要让他们的儿子出家呢?

佛陀解释到:“所以者何。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罗睺得道。当还度母。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得至涅盘。如我今也。”(母子恩爱,只不过一时的欢乐,死后如果堕入地狱,互相不知永远别离,受苦万端,到时后悔莫及。如果罗睺罗得道,就能永绝生死之本,得涅盘,像我现在一样。)

轮回的本质是苦,无论是恶道、或者是人,即使是寿命很长的天道,都是苦。世尊曾经做过一个譬喻,就好像粪便染到身上,多染和少染都是丑恶,人皆远离,没有本质区别。

耶输陀罗的质问目犍连将佛陀的意思转达给太子妃,耶输陀罗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本能的说了下面的话:“释迦如来当年娶我为太子,我奉侍三年,敬若神明。并没有什么过失。后来他别离妻子,出家学道,披鹿皮衣,像病狂人一样。后来成佛回城,也不见亲人,好像忘记昔日恩情,像路人一般。留下我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痛苦难言。虽然得人身,但活着不如畜生,如此惨祸,还有更甚得吗?现在居然又要让我儿子出家,怎能如此残酷?

太子成道,常常自说慈悲。慈悲之道,应该安乐众生,现在反而拆散母子。世间最苦的莫过于恩爱别离之苦了。佛陀的慈悲到底在哪里?请把我的原话告诉世尊!

慈悲看不见,因为在心中。

再三劝说目犍连尊者再三劝说,耶输陀罗都不听。后来目连尊者将事情告诉了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净饭王说道:“女人愚痴,未解法要,心坚意固,缠着恩爱。情无纵舍。”于是派自己的夫人也就是佛陀的后母去劝太子妃。太子妃根本听不进去。并说道:我在家时,八国诸王都要娶我,父母不许。只因释迦太子,才艺过人。所以父母把我许配给太子。那时候太子如果知道自己要出家学道,何故殷勤,苦求我耶?夫妇成亲,正是为了亲爱恩好,欢聚快乐。并且传宗接代,万世相承。这本来就是世间正理。太子已经出家,现在又要我儿子也出家,绝断国嗣,这是什么道理?

夫人听到这,也无言以对了。

耶输陀罗忘记了宿世的誓愿

这时,世尊用神力化现一人在空中对太子妃说道:“耶输陀罗,你难道忘记宿世的誓言了吗?宿生之时,我还在行菩萨道,欲买花献定光佛。我用五百银钱在你那购得一株五茎莲华。当时你说要世世与我共为夫妻。我本不答应,劝你说:我累世累劫行菩萨道,一切都肯布施,从不违逆众生的心意。如果你能不妨碍我这个心愿,那么我就答应你的要求。你当时就立下誓言:生生世世所有国城、甚至我自己都随你布施,决不反悔。怎么现在爱惜罗睺罗,不肯让他出家学道呢?

听到这里,耶输陀罗立刻醒悟,宿世之事历历在目,爱子之情自然化解。并向目犍连尊者忏悔谢罪,并带罗睺罗出来,付嘱目连,答应让他出家。

净饭王为了让耶输陀罗宽心,召集国中贵族,我的孙子现在要出家,烦请大家每个人遣一子随我孙子出家。大家都愿意,后来合集五十人与罗睺罗一同出家。

罗睺罗出家,成为世尊十大弟子之一,为密行第一。

佛陀的慈悲在哪里?虽然耶输陀罗悟到了宿世之事,让罗睺罗出家。那么为什么世尊宿世之时偏偏要答应耶输陀罗的要求,此生让她受离子之痛呢?我们不禁要问,佛陀的慈悲究竟在哪里呢?

《大宝积经》中给出了答案。据经中记载当时太子妃发愿要与太子生生世世为夫妻,一直到他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即替补佛位的菩萨)。

当时身为菩萨的释迦如来说道:“我虽然心中不受,但是应当满足这个善女子的心愿。“后来太子成为一生补处菩萨,上升兜率天,成就殊胜的色身,诸天天子都供养他,成就他出家。

这时耶输陀罗也在兜率天内,所有一切她都看到了,当时就自己默默专一发菩提心,愿我将来也能像一生补处菩萨一样具足微妙色身,受诸天供养。具足这一切的众事。

所以当年释迦如来接受耶输陀罗的要求,为的是令她发起菩提之心。菩提之心是成佛的种子,原来世尊的慈悲在这里!

菩提心即是自利利他之心,它是成佛的种子。受记成佛从世间的角度看,耶输陀罗是痛苦的,世尊是无情的。

然而从出世间的角度看并不如是。在《妙法莲华经》中,佛陀为耶输陀罗和罗睺罗分别受记他们将来会成佛。

对罗睺罗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对耶输陀罗受记:”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佛在其中为很多人受记,将来成佛。受记是受将来成佛之预记也,菩萨修行到一定程度,机会被佛受记,将来必定成佛。

不彻底的爱情在我们常人眼里,很难理解上面的事情与其中的道理。其实在大乘佛法看来,我们人的爱情并不真实,而且是不彻底的爱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常惺法师曾经总结道不彻底的爱有四个条件:

一、性情的契合;

二、思想的接近;

三、体态的优美;

四、经济的丰裕。

建立在这些条件上的“爱”随着条件优、劣的转变,当然也就产生“变化”。当然还有另一种就是一生相爱,白头到老,一旦无常来到,也就只能感叹一句“花落人亡两不知”了,在无常面前一切都禁不起推敲。

如果相爱双方有人堕落恶道的话,那么就更如《地藏经》上形容地狱之苦:父子至亲,歧路各别,无肯代受。父子至亲都无人肯代受,何况夫妻?

无常是苦

彻底的真爱正因为无常迅速,轮回是苦。常惺法师说道:“大乘菩萨观苦起悲而发菩提心,广学一切法门,而广度一切众生,同至涅盘觉岸。将私我条件的爱扩充而成无条件的同体大悲。没有人我的界限,亲疏的关系,没有时间的迁流空间的变化,赤裸裸的将此心保育一切有请,究竟使之离苦得乐。

所谓纯洁高尚无代价的真爱。庶几近是。”所以爱情是自私与占有,慈悲是无私与奉献。爱情是假,慈悲是真。爱情是短,慈悲是久。

以爱情为基础的夫妻是相互溺爱,各自索取。以慈悲为基础的夫妻是各尽其道,共同奉献。释迦如来当年用“慈悲”接受了耶输陀罗的“爱情”,最终令她发菩提心,究竟安乐。

常惺法师说:“我佛善用爱情而成大悲心。”世尊对耶输陀罗无限慈悲,并推及慈悲之心普及一切众生,没有差别。世人追求真爱,于爱河中,几许沉溺、几许欢乐、几许辜负、几许别离,几许眼泪,几许回忆,然而终究不知何为真爱。

佛法告诉我们:彻底的真爱,就是慈悲。。。

佛法不废一法由上看来,佛法是否定人类爱情的。然而实际上佛法是不废一法的。《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即耶输陀罗)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是则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功德甚大。(陈兵《佛教的爱情婚姻观》),耶输陀罗正是因为对释迦如来的执著而成道。我们在凡夫境界,全是对立。爱与不爱是对立,慈悲与爱情是对立。在佛的境界,则没有对立。贪嗔痴之实性全体是佛性,正因如此,佛法不可思议。

放下对立而后见佛。。。

佛法是不二法门

印光大师:须知贪、瞋、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之佛性,则觅贪、瞋、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

本文非来源于网络

耶输陀罗是悉达多太子的妻子。

也是罗睺罗的母亲

在《楞严经》上讲耶输陀罗——【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耶输陀罗,译云花色,以其端庄美丽,相貌如花故名。

同悟宿世皆因贪爱而受苦,故今一心一意,修无漏善,小乘无漏善,即空,无相,无作三昧。

修此三昧,心不缘境,伏断烦恼,得以远离世间憎爱。

耶输陀罗,已证阿罗汉果,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名具足千万光相,故曰或得授记。

——希望能帮到你。

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耶输陀罗、耶输陀罗是什么菩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大足石刻的睡佛的旁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