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范丹的传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范丹的传说的知识,包括范丹老祖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范丹是谁范但老祖的故事范丹的传说范丹(一)汉朝人,一作范冉,字史云。公元112年(东汉永初五年)出生于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东汉名士,中国古代廉吏典范。
另一种说法春秋人,叫花子之首,据传,曾对孔子师徒有过救济。传说孔夫子在鲁国杏坛讲学时,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派他的徒弟公冶长出去借粮。
“范但老祖”应为“范丹老祖”的误写。
相关传说如下:
传说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派他的徒弟公冶长出去借粮。
公冶长外出借粮,借了一圈没借着,回来对孔子说:“师父,这一带老百姓很穷,都没粮,只有那个要饭花子首领范丹老祖有点小米。可当地人都说他脾气古怪,一般人是借不来的。何况他是个要饭的,向要饭的借粮,有失体面,所以我没去借。”孔圣人一听,想了半天,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事到如今,你只管去借,只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保准借。”公冶长听了,牵马套车向范丹家赶去。
公冶长来到范丹老祖的门口,下车前去敲门。范丹开门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公冶长忙上前行礼,道:“我是孔圣人的徒弟公冶长,从曲阜来到贵地,断了粮草,奉师父之命,向老祖借粮。”范丹看了看公冶长说:“你师父是有名的圣人,你是他的徒弟,那我今天得出个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得对,我就借粮给你,如果你答不对,我就不借。”公冶长一听,心想,这有何难?随声说道:“老祖请出题吧!”范丹道:“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公冶长想了想,答道:“天上星辰多日月少,娶媳妇喜来送殡恼。”范丹听了,转身就走,“不借!不借!”公冶长急得连声喊:“老祖,老祖……”范丹头也不回。公冶长只好赶着大车,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公冶长回到住处,把借粮的事说了一遍,圣人说:“看来还得我去。”
不多时,圣人和众徒弟来到范丹家门口。圣人亲自上前叫门,范丹迎了出来。圣人提出借粮的事,范丹点了点头说:“借粮,这样吧,还是我出个题,如果你能答对,我借,答不对,不客气,请您到别处借。”圣人说:“可以。”范丹说:“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孔圣人随即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范丹听了高兴地连声喝彩:“好!好!好!”转身从袖筒里取出一个鹅毛翎筒,只见筒里装着满满的小米。范丹说:“来,圣人,把小米借给您。”孔圣人和众徒弟一看,不高兴了,圣人心想:你范丹糊弄我,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千不该万不该当着徒弟的面出我的洋相,叫我下不了台!可又一想:求人难啊!哎!借了吧!然后让徒弟拿过口袋接小米。范丹拿着鹅毛翎筒往下倒,口袋满了,可鹅毛翎筒里的小米只少了一点点。孔圣人看了,忽然明白了,范丹老祖原来是神仙。孔圣人心里一阵惊喜,忙叫众徒弟把所有的口袋都拿过来,结果都装满了,鹅毛翎筒的小米才倒干净。
第二年,孔圣人和徒弟们拉着比借粮时多一倍的小米来到范丹家。范丹热情相迎,酒饭招待。饭后开始还粮,孔圣人让徒弟们把所有的小米全部倒进鹅毛翎筒后,还不满半筒,圣人心里有点不乐意。范丹早已看透了圣人的心思,故意把脸一板说:“都怨我当初不该借给您,看您恼了吧?当时我借给您的是满满的一筒,今天您还我的还不到半筒就心痛了?”圣人忙赔笑说:“你放心!这个账我早晚还清。”范丹摇摇头说:“您这辈子肯定是还不清啦!”孔圣人说“那不要紧,我还不清,让我徒弟还。”范丹说:“您徒弟是谁?”孔圣人回答说:“凡是贴门联的都是我的徒弟,你只管去要账好啦!”范丹说:“您徒弟代您还账,我就让我徒弟去要账。”圣人忙问:“你徒弟是谁?”范丹说:“凡是要饭的人都是我的徒弟。”孔圣人一听:“那好,咱就这样定了。”二人伸手击掌。
所以,至今不管谁家去了要饭的,没有人说:“我不欠你的账。”即使不想给,也只能说个“没有”罢了。
[范丹老祖]
范丹历史上确有其人,一是汉朝人,遭党锢之祸而沦为乞丐,党锢解禁后,不就官职,死后谥号“贞节先生”。另外一个是春秋时在孔子在鲁讲学时救济过孔子师生的人,也是乞丐。但后者极有可能是后人借古名杜撰的,并不可信。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西晋,古县临贺是石崇治地。当地有个年轻人叫范丹,很贫穷,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和年迈又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每天靠打柴换米度日,虽然穷却也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将母亲侍奉得周周到到。每天出门的时候他都要念唠:“保佑天下人富贵,只我范丹一人穷”。提起范丹,乡里乡亲无不交口称赞:是个难得的好青年!
一天,范丹砍回了一担柴换回了几斤米,看天气还早又想:“去弄点鱼回来给阿妈熬粥,鱼汤有补咧!”于是提着鱼篓和母亲告别后就到附近的一条小河去了。为了抓到一些鱼儿,范丹全然不知天气在变化。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也起风了,眼看大雨就要下来了。话分两头。却说,城里的豪门富户石崇家的大宅里乱成一团,管家吩咐仆人、丫环、奴俾等下人抢收晒在院子里晒坪上的谷物。石崇正和爱妾梁绿珠在大厅里慢条斯里地欣赏他的珊瑚树,偶尔从窗户瞟一眼忙乱的奴仆。自从拥有了这些珊瑚树,他对喝粥人玩的那些黄腊石、凡人儿玩的那些猪(珠)宝、玉坠已不屑一顾。心里寻思着:上次你他妈的王凯小子仗着晋武帝这个靠山也敢在我面前炫耀,我不把你的小珊瑚树击碎,你他妈的王凯还真不把我石崇当回事,我顺手铁如意一挥,啪一声脆响,还真他妈的过瘾。
石崇有个女儿年方二九,生得容颜美丽、赛若天仙,她见别人都忙得不亦乐乎,阁楼上很多晾晒的衣裳凌纱被风吹得飘呀飘地,她就不声不响地去把那些衣物收取掳了下来,就在这时只听一个丫环大喊:“小姐、小姐,海棠花给吹倒啦!”石小姐匆忙中,把收取的衣物往神龛上一放就跑去看那些被吹倒的花花草草了。
“谁把衣服放在神龛上的?”石崇生气的大声责问。丫环、奴仆个个面面相觑、诚煌诚恐。小姐说:“是我!怎么样?不得了啦?”“你!你!竟敢顶嘴!”石崇气急败坏“管家!给她几个银子和一匹马,让她立即滚出这个家!”下人不敢违抗。
石小姐怀惴着那几锭银子,背上她收拾好的行囊,跨上府里养的神马照夜白,“得儿、得儿、得儿”地行走在潇贺古道上。
荒凉的大道,没有人行走。
雨,终于没有下下来。
石小姐抚摸着她的马儿说:“我的好马儿,走吧!爹爹既然不要我们了,我们不能厚脸皮呆在家啦,如果你见到有哪个男人可以托付终身的,就带我去找他吧!”马儿行走着,头也不注的点着,将小姐的话记在心里了啦。
一人一马走啊走,走到小河边,马儿停下不走了,喷了一口气,抑头嘶鸣。石小姐环顾四周,没有见到有人啊,拍了拍马儿:“我的好马儿,快走吧!”马儿却不移步,继续鸣叫。石小姐定睛一看,这才发现河里有人,只见此人:身型颀长挺拔,剑眉星目;认真专注,比潘安多一分矫健,阳光纯朴,比宋玉多一分刚强;水面风起,吹动墨玉一般的黑发。石小姐怦然心跳。
鱼抓得差不多啦,今天的收获真不错,还抓到几条特别有营养的黄阿角,正好给母亲做一碗鱼粥,范丹喜滋滋的收工往家赶,怕母亲一人在家等着急了。范丹只管走路,浑然不觉后面有一人一马,“得儿得儿”的跟着,不远也不近。
范丹回到了家。马儿却也在范丹家的门口停下脚步了,石小姐坐在马背上又惊又喜:“马儿啊马儿,真的是他吗?咱们可真的想到一块了!”话说范丹回到家,看到母亲安安静静的坐家中剥豆子呢,一颗心落了地,于是准备煮粥,推门出来却见一女子端坐马上,只见此女:生得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娴淑处如中秋之月,娇羞处如春晓之花。范丹不由得惊道:“石小姐!”
“大哥,你认得我?”
“认得!你家的柴火是我砍的,我在你家隔着屏风见过你!”
提起石府,石小姐凄然落泪:“大哥!我被我爹爹赶出来了……”石小姐对范丹说明事情原委。“大哥,若不嫌弃,小女愿侍你为夫。”
范丹惊得目瞪口呆,良久才说:“我家很穷……”。
“没关系,我中意你心肠好。”石小姐说。
范丹屋内,家徒四壁,墙透着风,母亲端坐屋内床边,仅凭声音得知儿子在和别人讲话呢,“儿呀!谁呢?也不请屋里坐坐!”
“母亲!石小姐来了!”
“石小姐?”母亲愕然。
“是的!石崇老爷家的石小姐!”范丹说。
“母亲!你老人家好!”石小姐音声婉转温柔,也跟着范丹称呼母亲,听得老人心花怒放。
范丹把鱼洗净准备煮粥,石小姐说:“大哥!这是银子,你用它去集圩上多买些酒菜回来吧!让母亲老人家也喝两杯。”
“这是银子?能买东西?”范丹吃惊不小。“这在我砍柴的山上石坎上很多很多哪!”原来范丹每天砍柴都是换米并不卖钱,所以他不知道也不认识金子、银子。
“你砍柴的山上很多?”这回倒让石小姐惊讶了,范丹点头称是,自己在山上砍柴,时常是左脚踏金、右脚踏银啊!“那我们明天就去把它搬回来”石小姐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
次日,范丹和石小姐就到山上把那石坎上的金子、银子悉数搬了回来。一数,呵呵,折合人民币比当今世界首富还多几个亿。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请上能工巧匠,在村子里建起了比石崇富豪家宅院宽大漂亮好几倍的围屋,真的是九天十八井,间间雕梁画栋,幢幢整洁豪华。
最后就剩下厨房的一扇门了,做屋师傅对范丹和石小姐夫妇俩说这扇门我们做不了,得由我们的祖师爷鲁班先师来做,你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就在你打鱼的河边等着,那时从河里氽下来的一扇门,就是鲁班祖师做的了,你把他捞回来装上就OK了!
范丹和石小姐捏指一算,啊!那可是二十年以后的日子啊!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后来的日子里,范丹已不再贫穷,真是天助!谁都不曾想到原本贫穷的范丹会与富家女石小姐结为夫妇,只相隔数里地的石崇知道后气得晕死去!又无可奈何,女儿是自己赶出去的,权当没生养这个女儿吧!
范丹早已不再为石崇打柴了,他和石小姐都知道石崇的脾气,石崇这人是绝对看不起穷人的。
石小姐也很争气,一连为范丹生了五个儿子,哺育儿子、孝顺婆婆,石小姐早已没有了一丝富家女的骄奢淫逸,十里乡亲皆称好媳妇。石小姐也曾与范丹一起领着儿子回去拜见石崇,石崇不冷不热甚至羞辱范丹出身贫寒,设宴时还不忘向范丹炫耀,用金元宝来垫桌脚而称豪。
范丹和石小姐邀请岳父大人合适的时候来家做客。石崇说不屑的说,当年王恺那小子邀请我,用紫丝屏障夹道铺路40里,我回请他就用比紫丝高档几倍的彩缎屏风夹道铺路50里,你要请我过去?看着办吧!
当日,当朝名人刘实也来拜访石崇,席间内急,刘实就往厕所而去,刚推开门却又退了出来说,“我走错了,这是你卧室!”“哈哈,没错这就是厕所,去吧”石崇说。范丹也顺着门开处瞧见了这厕所里面装饰豪华,内有降纱大床,两个美女手持香囊侍立两旁,据说在美女的香囊里装着刮屁股的软木片,她们的工作就是专门侍候主人刮屁股的。石崇说,这有什么,我的下人早已用怡糖水刷锅,腊烛当柴烧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做屋师傅说的那个日子了——六月六日,范丹和石小姐早早地来到了他们当初见面的那条河边,不久从上游漂浮下来一扇豪华实木门,范丹下水把它捞了起来,并按照做屋师傅的吩咐把门装上,瞬时满屋生辉,屋里室内室外,万贯家财,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厨房开处,各色佳肴、海味山珍、丰盛齐全。众人见到这气派皆称:“比石崇还富多了!”
范丹万贯家财的消息很快传到石崇耳中。“有人敢比我还富?”石崇再也坐不住了。
其实范丹为了邀请他这位岳父老泰山的来访,几年前就已在通往石府与范府之间的古道上全都镶上了青花石板,每块石板都磨得光彩照人,一尘不染。但石崇从来不屑于去范丹家,认为丢不起这个脸。正所谓“今时唔同往日”,石崇即派使奴仆前往通报,备马乘轿连同爱妾梁绿珠一起前来范府造访详查究竞。
在范府,贫穷出身的范丹,没有象石崇那样极其炫耀自己的财富。但有那扇神奇的门,就足于让石崇一行看得目瞪口呆,范丹领着石崇从宽大豪华的围屋这头走到那头已让石崇折服,只见范丹往天井的鱼池放进水,鱼儿就欢游跳跃了,院子撒于谷粒各种鸡鸭等珍禽就来争相啄食,温驯得和家养的无异,……看着范丹点石成金,要啥有啥,石崇又差点晕死过去。
午间范丹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宴请石崇,即令四个儿子手执四个桌脚,随着荫影的移动而移动,大儿子勤快地给外公上菜,并说:“外公不必拘礼,请慢用!”范丹说:“丈人!你用金元宝垫桌脚,那是死宝,我的却是活宝啊!”四个儿子点头致意,同声说“外公不必客气!”石崇甚是尴尬,脸面失色。
自此石崇心情郁闷很不得志!
正是:石崇富贵甲天下,不及范丹一扇门。
可是,天有旦夕祸福,没想到次年,临贺古县天降大旱,灾情严重,范丹散尽万贯家财,俱救百里灾民。此后,范丹与石小姐仍居旧屋,粗茶淡饭,侍奉母亲,过着和美的日子。(三)春秋人,叫花子之首,据传,曾对孔子师徒有过救济。传说孔夫子在鲁国杏坛讲学时,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派他的徒弟公冶长出去借粮。
公冶长外出借粮,借了一圈没借着,回来对孔子说:“师父,这一带老百姓很穷,都没粮,只有那个要饭花子首领范丹老祖有点小米。可当地人都说他脾气古怪,一般人是借不来的。何况他是个要饭的,向要饭的借粮,有失体面,所以我没去借。”孔圣人一听,想了半天,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事到如今,你只管去借,只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保准借。”公冶长听了,牵马套车向范丹家赶去。
公冶长来到范丹老祖的门口,下车前去敲门。范丹开门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公冶长忙上前行礼,道:“我是孔圣人的徒弟公冶长,从曲阜来到贵地,断了粮草,奉师父之命,向老祖借粮。”范丹看了看公冶长说:“你师父是有名的圣人,你是他的徒弟,那我今天得出个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得对,我就借粮给你,如果你答不对,我就不借。”公冶长一听,心想,这有何难?随声说道:“老祖请出题吧!”范丹道:“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公冶长想了想,答道:“天上星辰多日月少,娶媳妇喜来送殡恼。”范丹听了,转身就走,“不借!不借!”公冶长急得连声喊:“老祖,老祖……”范丹头也不回。公冶长只好赶着大车,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公冶长回到住处,把借粮的事说了一遍,圣人说:“看来还得我去。”
不多时,圣人和众徒弟来到范丹家门口。圣人亲自上前叫门,范丹迎了出来。圣人提出借粮的事,范丹点了点头说:“借粮,这样吧,还是我出个题,如果你能答对,我借,答不对,不客气,请您到别处借。”圣人说:“可以。”范丹说:“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孔圣人随即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范丹听了高兴地连声喝彩:“好!好!好!”转身从袖筒里取出一个鹅毛翎筒,只见筒里装着满满的小米。范丹说:“来,圣人,把小米借给您。”孔圣人和众徒弟一看,不高兴了,圣人心想:你范丹糊弄我,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千不该万不该当着徒弟的面出我的洋相,叫我下不了台!可又一想:求人难啊!哎!借了吧!然后让徒弟拿过口袋接小米。范丹拿着鹅毛翎筒往下倒,口袋满了,可鹅毛翎筒里的小米只少了一点点。孔圣人看了,忽然明白了,范丹老祖原来是神仙。孔圣人心里一阵惊喜,忙叫众徒弟把所有的口袋都拿过来,结果都装满了,鹅毛翎筒的小米才倒干净。
第二年,孔圣人和徒弟们拉着比借粮时多一倍的小米来到范丹家。范丹热情相迎,酒饭招待。饭后开始还粮,孔圣人让徒弟们把所有的小米全部倒进鹅毛翎筒后,还不满半筒,圣人心里有点不乐意。范丹早已看透了圣人的心思,故意把脸一板说:“都怨我当初不该借给您,看您恼了吧?当时我借给您的是满满的一筒,今天您还我的还不到半筒就心痛了?”圣人忙赔笑说:“你放心!这个账我早晚还清。”范丹摇摇头说:“您这辈子肯定是还不清啦!”孔圣人说“那不要紧,我还不清,让我徒弟还。”范丹说:“您徒弟是谁?”孔圣人回答说:“凡是贴门联的都是我的徒弟,你只管去要,长好啦!”“被狗咬怎么办?”范丹说,“用棒打。”孔圣人回答,范丹说:“您徒弟代您还账,我就让我徒弟去要账。”圣人忙问:“你徒弟是谁?”范丹说:“凡是要饭的人都是我的徒弟。”孔圣人一听:“那好,咱就这样定了。”二人伸手击掌。
所以,至今不管谁家去了要饭的,没有人说:“我不欠你的账。”即使不想给,也只能说个“没有”罢了。汉朝陈留郡外黄县的范丹,字史云,年轻时曾当过尉从佐使,给督邮送送文书。范丹是个有志气的人,他惭愧自己只能当这种差役小吏,于是就在陈留郡的大泽中,杀死了他骑的马,扔掉了他当差役所戴的头巾,假装自己遭到了抢劫。有个神灵降临到他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我是史云,被强盗杀死了。你们赶快到陈留郡的大泽中去收拾我的衣服。”家里人去了,拿到了一块头巾。范丹于是到了南郡,又转移到京畿地区,跟随那些精英贤良求学,十三年以后才回到家中,家里人都不再认识他了。陈留郡的人们推崇他的志气德行,在他死后,给他取了个号叫贞节先生。
原文:
汉,陈留外黄范丹,字史云,少为尉,从佐使檄谒督邮,丹有志节,自恚为厮役小吏,乃于陈留大泽中,杀所乘马,捐弃官帻,诈逢劫者,有神下其家曰:“我史云也。为劫人所杀。疾取我衣于陈留大泽中。”家取得一帻。丹遂之南郡,转入三辅,从英贤游学十三年,乃归。家人不复识焉。陈留人高其志行,及没,号曰贞节先生。《搜神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