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詹天佑主要成就有哪些(詹天佑的贡献事迹)

下列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 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詹天佑 修建京张铁路 B.侯德榜 制碱C.冼星海 D.鲁迅 题目和参考答案 精英家教网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詹天佑主要成就有哪些和詹天佑最新预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詹天佑主要成就有哪些以及詹天佑最新预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詹天佑主要成就有哪些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詹天佑,宋庆龄,李四光的个人资料

詹天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他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5的费用 2 3的工时 詹天佑如何创造了京张铁路奇迹

一、铁路建设方面的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铁路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詹天佑在铁路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设计的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经过大规模隧道和桥梁的铁路。此外,詹天佑还主持修建了长沙至洛阳铁路、广西至越南铁路等一系列铁路工程。

二、地震预测方面的成就

詹天佑是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地震互补假说”,认为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过分析地震前的地质现象和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他的地震预测理论为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当时的国际地震学界引起了轰动。

三、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

作为近代中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推动者,詹天佑在科技教育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主持创办了南洋公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同时,他还倡导科学研究和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推动了科技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詹天佑在铁路建设、地震预测和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詹天佑的人字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1905年,当时清政府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由1871年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铁桥出北京后经过河北青龙桥附近时,山区坡度较大。为了使火车能爬上这样的陡坡,詹天佑便顺着山势,设计了人字型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型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就巧妙的克服了地形的困难,使得铁路顺利的通行。这一设计思路,也被随后的各国铁路设计中广泛采用。

地理位置位于青龙桥火车站

1.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国。曾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员。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天津铁路公司工程师。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1905—1909)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9岁。同年在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铜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

3.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容闳他这样做,怪不得被后人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