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诸葛直是谁(诸葛直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不求快,只求慢,这是孙权与越王勾践的差距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诸葛直是谁,以及诸葛直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诸葛直是谁诸葛亮、诸葛均、诸葛直都是什么关系诸葛直与诸葛亮有关系吗,是他什么人

1、疑为孙吴诸葛谨一脉--诸葛壹、诸葛直

诸葛正在欣赏美景,子敬连忙赶来报信,诸葛直呼大事不妙

吴主传注引江表传曰:是岁(赤乌十年247)权遣诸葛壹伪叛以诱诸葛诞,诞以步骑

一万迎壹於高山。权出涂中,遂至高山,潜军以待之。诞觉而退。

孙和传注引吴书曰:后诸葛壹伪叛以诱魏将诸葛诞,权潜军待之。

http://post.baidu/f?kz=73640258

吴主传:(黄龙)二年(230)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

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

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年,卫温、诸葛

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

台湾第一渡——两大将归来被杀

◇本版PDF法制晚报:程艳丽 2005年02月22日

水土不服一万士兵只剩十之一二俘虏当地一两千人返回大陆———

230年2月24日(吴黄龙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吴大帝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余人的船队赴夷洲(今台湾岛),卫温率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在夷洲的南部登陆。

前一年春天,蜀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从曹魏手中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消息传到东吴,群臣纷纷上书劝孙权“正尊号”,趁着蜀魏开战的时候,登基称帝。魏和蜀已经称帝近十年了,孙权占据江南一隅,败蜀拒魏,已经证明有足够力量与他们鼎足而立。这年夏初,不断有人说武昌出现了黄龙,于是,孙权在武昌南郊称帝,顺便改年号黄龙,还都建业。派人到夷洲是称帝后巩固统治的计策之一。

孙权陆上难争奔海上

黄龙二年(230年)春天,魏国征东将军满宠筑合肥新城(在今合肥市西北),对孙权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过去的日子里,他曾经多次进攻包围合肥,但是都无功而返,如今魏又在合肥筑造新城,加强了淮南的守备,要想在淮南与魏争夺就更困难了,并且魏国在西边襄、樊又一直屯聚重兵防守,要突破魏国建立的这条从东往西(合肥———襄、樊)的防线很难,而突破不了这条线,吴国的北面疆域就无从扩大,能做的,也就是利用东吴的水军优势,再建造一些大船,进一步向南边海外发展。

其实孙权对东南海中究竟有些怎样的土地和百姓,并不是十分清楚。他能了解到的,就是临海(今浙江台州)东南海中有夷洲和亶洲,夷洲在临海两千里,亶洲更远。孙权的这些知识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当年非常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里记方士徐福与秦始皇对话,徐福说:“愿请延年益寿药。”于是,“秦皇帝大悦”,派遣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找蓬莱深山求取仙药。

可是徐福既没有见到神山,也找不到仙药,只好带着孩子们留在东南海中的夷洲和亶洲生活。到了孙权的三国时代,民间传说夷洲以及更远的亶洲就是徐福的童男童女繁衍居住的地方(也有人传言,徐福带领童男童女们留在了现在的日本),而且这时他们和大陆的会稽有了一些生意上的交换,会稽人到海上活动也有遭风流移至亶洲的。所以,孙权决定派兵收取夷洲和亶洲,顺便收取靠近交州的琼崖,这样,吴的领土就延伸到海中,不必再与魏蜀在陆上争夺。

吴将无功而还遭诛杀

第二年的正月二十四日,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水兵,开着两百多艘大船出发,渡海向夷洲、亶洲驶去。在陆地上骁勇善战的士兵,上了船,大都缩着脖子,脸色苍白地背靠背站着,晕船呕吐苦不堪言。两员大将不断鼓励将士:“振作吧!如果真能抵达那传说中神秘的地方,可算是千古不朽的伟大功绩!”

到了第八天的时候,他们到了目的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岛上的部落。因为,当士兵们拿着铁制精良武器进攻的时候,土著人反抗的工具只不过是石头制成的箭镞和刀斧。不过,吴的士兵很快就出现水土不服,由于缺乏医药,疾病丛生,再加上思乡心切,最后,一万士兵只剩下十之一二,卫温、诸葛直不得不下决心,俘虏当地一两千人,返回大陆。

卫温、诸葛直回来以后,孙权很生气。当初,上大将军陆逊就说过:这样的远行“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病,今驱见众,经渺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当务之急,还是要在国内休养生息,以图将来统一全国。也不知孙权是后悔没有听陆逊的话而气,还是真的气愤卫温他们没有尽力完成任务,总之,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入狱被杀。

隋唐元都有内陆人到台湾

到608年的隋炀帝时期,又有一位将领朱宽率领数百艘巨舰来到台湾岛上。朱宽找到了一个会讲汉话又懂土语的翻译人员。但见到当地酋长后,无论他们把大隋朝说得多么伟大,酋长就是摇头,不肯归顺。报告给隋炀帝,皇帝大怒:“一个小小的岛屿,居然没有将威武天朝放在眼里!”于是670年,就派遣武将陈棱和大夫张镇州,带着一万多人,去征服这个小岛屿。

岛上的国王(姓欢斯,名叫渴刺兜)以为他们是做生意的商船,开始并没有多加注意。当陈棱带着翻译把隋炀帝的圣旨呈给渴刺兜看完之后,他可不干了,忍不住暴跳如雷。

但是当土著们拿着跟三百年前没有多大变化的石刀、石斧、石箭摆在隋军面前的时候,胜负已经摆明了。岛上的部落领教了天朝的威力后,都归顺为隋朝的臣民,陈棱、张镇州带着当地的奇珍异宝,班师回朝。

到了唐代,一个叫施肩吾的进士,曾率族人迁居澎湖。元代探险家汪大渊,不但尽览台湾,还写下《岛夷志略》。

·链接·

旧时台湾的三大特产:茶、糖、樟脑

自十七世纪以来,台湾的对外贸易一直很发达。荷兰和郑氏统治的时代,台湾的贸易范围就远达波斯、英国、荷兰、日本和南洋。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台湾的对外贸易一度缩小,交易对象集中在中国内地,而且主要是从内地输入日常用品,直到1860年以后,这种局势有了重大转变,主要原因在于这一年,台湾陆续开放了淡水、基隆、安平和高雄四个通商口岸,此后,一直到日本人占领前,台湾形成了以茶、糖、樟脑三大特产为主的厂务。台湾的产业形态和城镇发展,也与这三大特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均是亲兄弟,诸葛靓是他们三人的侄子,诸葛直与其他四人没有关系。

1、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是诸葛瑾的弟弟,诸葛均的哥哥,诸葛靓(诸葛靓的父亲诸葛诞与诸葛亮是同族兄弟)的叔叔。

2、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和诸葛均之兄,诸葛恪之父,诸葛靓(诸葛靓的父亲诸葛诞与诸葛瑾是同族兄弟)的叔叔。

3、诸葛直

诸葛直(?—231年),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奉孙权的命令和卫温渡海到夷洲(今台湾)。返回东吴后,孙权认为他们二人无功而返,把他们处死。卫温和诸葛直等人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并开发台湾的中国人。

4、诸葛均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诸葛靓(诸葛靓的父亲诸葛诞与诸葛均是同族兄弟)的叔叔。

5、诸葛靓

诸葛靓(jìng),字仲思,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诸葛诞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均的同族兄弟)少子。诸葛诞叛乱后入仕东吴。吴亡后投降晋朝,但因父仇而终身不仕,时人称许他至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均

诸葛直(?——231年),三国时吴国人。230年和卫温一起登上台湾(当时的台湾叫做夷洲)。第一批宣示中国对台湾主权的人之一。因为没有找到亶洲,回国后和卫温一同以“违诏无功”入狱被处死。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由此可见,虽然两人同姓,但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关于诸葛直是谁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如韩信 项羽和刘邦在地府相遇,他们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