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谁知道诸葛亮的生卒年(诸葛亮的生卒年份)

他的生卒年与诸葛亮一样,工作却身不由己,对他而言平凡更可贵

今天给各位分享谁知道诸葛亮的生卒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诸葛亮生卒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谁知道诸葛亮的生卒年【诸葛亮年表】诸葛亮出生于什么年代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汉献帝刘协与诸葛亮同生卒年 真龙 卧龙一生好结局有如此的不一样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诸葛硅曾做过太山郡郡丞(郡守的助手)。诸葛亮幼小时,母亲章氏病故,7岁时父亲猝然离世。从此,诸葛亮兄弟成了孤儿,全靠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带着诸葛均迁居到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过着边耕边读的生活。他爱读兵法和先秦法家著作,反复阅读《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在隆中时,诸葛亮已极有才干。他自比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乐毅,这反映了他的政治志向。

诸葛亮经常和石广元、徐庶、孟公威、崔州平、庞统等有才华的年青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成了挚友。他还经常找当时颇有声望的大名士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请教。庞德公称他为“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度过了10个春秋(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这一时期,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认为刘表是个庸碌之辈,便谢绝了。

诸葛亮在隆中期间,东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的割据势力连年征战,拥地称雄,经过十多年的混战,曹操先后削平董卓、袁术、袁绍、吕布之流,占据了北方;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据了江东;刘表占据了荆州地区。当时刘备(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涿都汲县人)势单力薄,先后投靠过曹操、袁绍、刘表,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他并不甘心做别人的附庸,一心想独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此,他到处礼贤下士,广揽人才。

刘备在襄阳时,当地的名士司马徽向他举荐过诸葛亮。后来又从自己器重的谋士徐庶那里知道诸葛亮是个杰出的人才,决定到隆中拜访诸葛亮。207年冬天,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遇上他。可是刘备为了找理想的助手,第三次去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在自己的茅庐接待了他,并且把自己长期深思熟虑的统一天下的谋略说了出来。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阵统治者的支持,后取孙权,对抗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隆中对策。刘备为有如此理想的助手而深感欣慰,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诸葛亮慨然应允。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新野,帮助清理游户,扩充军队,他的各方面才能,很快在实践中显示了出来,刘备器重诸葛亮,对一切军国机密大事,都和他商量决断,两人“情好如密”。

公元208年7月,曹操统帅20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病卒,刘琮抢先自立为荆州牧。刘琮被曹操的声势吓破了胆,惊惶之余,遣使投降。

刘备慌忙南撤,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刘备军队被打败。当此之时,诸葛亮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扭转了局势。

公元208年11日,孙、刘联军(共5万多人)会师后,统归周瑜指挥,接着沿江而下,迎击敌人,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和曹军的失败而告终。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胜利的基础是“孙刘联盟”。诸葛亮在成败的关键时刻,出使柴桑,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说服孙权,促成孙刘联盟,为赤壁大战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赤壁大战以后,刘备势力大增,领兵进击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今湖南境内)。江南四郡纷纷不战而降,刘备乘机占据了荆州南部的大片土地。郡下诸臣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刘备领兵屯驻油口(今湖北公安南),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类似总参谋长),并委派他督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诸葛亮注意安定三郡的社会秩序,“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刘备自称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协揽军政事务。诸葛亮全力以赴协助刘备治理巴蜀。诸葛亮充分发挥卓越的治国才能,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使刘备的势力大增。

公元217年,刘备占据汉中而结束战事,自立汉中王。

公元221年4月,诸葛亮劝说刘备即位,建蜀汉国,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刘禅为皇太子,以诸葛亮为丞相。称帝三个月后,即领兵伐吴,为襄樊之战中被吴军擒杀的关羽报仇,诸葛亮、赵云苦谏却无济于事。

公元222年,吴蜀交战,吴军连破蜀军40余营,刘备大败,率残兵败将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危,便派人赴成都,诏诸葛亮到白帝城,“苦嗣子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表示竭尽全力,忠心辅佐幼主。同年四月,刘备病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从此,诸葛亮全面担负了治理蜀汉的重任。

诸葛亮纵观天下风云变化,根据蜀汉的国力与兵力,制定了正确的外交路线和治国方针,以确保主动,共御强敌。对外采取和东吴恢复吴蜀联盟的关系。根据当时的国力,诸葛亮暂时对南中叛乱采取抚而不讨的政策,发展生产,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诸葛亮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平定了南中之乱。诸葛亮恩威并施,七擒孟获,使孟获心悦诚服地率众投降,同时也赢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心。

诸葛亮南征,不仅取得了平叛南夷的胜利,而且较好地解决了蜀汉中央与地方、统一与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此后,诸葛亮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巩固了南中的安定。

平定南中叛乱后,诸葛亮加紧训练兵马,准备北伐。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第二年春,亲自率兵,北驻汉中,乘机进击曹魏。

北伐临行前,诸葛亮给刘禅上了《出师表》,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蜀汉政权能够贯彻执行。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街亭失守,箕谷失利,战局对蜀军不利。诸葛亮感到蜀军不宜再打下去,便率余部退回汉中。

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严肃法纪,做到赏罚分明,他忍痛处死了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谡。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进行第二次北伐,公元229年,公元231年二月,三、四次北伐相继失利。

经过几年的战争,蜀汉的人力、物力损失很大,诸葛亮推行“休士劝农”“教兵讲武”整顿内政,准备条件。经过三年的准备,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10万大军杀出斜谷口,占据武功,在五丈原扎营,进行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相持。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一套女服,想激怒他迎战,但未能奏效。两军在渭水相峙了100多天。八月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把战争引向敌区,掌握战役的主动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以攻为守”的效果。

诸葛亮病逝时年方54岁,根据其遗嘱,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沔水定军山。安葬他时,后主派大臣吊唁赠他“忠武侯”的称号,后人又称他为“诸葛武侯”。

诸葛亮在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中,辅佐刘备父子治蜀显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

诸葛亮把选拔人才看作是国家兴亡的大事。他反复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的“贤”的标准一是有才能,能治军治国;二是忠于蜀汉政权,能够贯彻蜀汉的方针政策。

诸葛亮“用人不限其方”,广揽人才,使蜀汉朝中官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割据集团。

诸葛亮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他劝张爽、尹默、谯周等人从事教育。蜀汉建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封建阶级的各方面人才。

诸葛亮执政过程中,深感民乱始于政乱,即始于豪强官僚的专横自恣。诸葛亮亲自主持制定了《法检》、《科令》、《军令》、《蜀科》等法令条例,并颁布执行。

诸葛亮执法的特点是,不避权贵,不徇私情,而且刑罚有准,轻重适当。在执法过程中,诸葛亮还注意把“威之以法”和“服罪输情”结合起来,给人以出路和希望。

诸葛亮还注意把行法和教化结合起来,三令五申各种法律条令,努力做到人人皆知。诸葛亮历行法治,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使蜀汉政治清明,逐步稳定蜀汉秩序。

为了维护蜀汉的统治,增强国力,诸葛亮推行“务农植谷,闭关息民”的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军粮,诸葛亮在汉中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

诺葛亮重视水利建设。组织人力,在成都市西北郊的柏河上修了一条九里长堤,人们称它“诸葛堤”。

诸葛亮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还鼓励种桑养蚕织锦,使蜀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诸葛亮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主张丰收之年不浪费,平时注意储备,以防灾荒。

诸葛亮生活在割据势力争雄的年代,他十分重视军队建设。他认为,治理军队是保护国家,巩固政权的大计。

诸葛亮重视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

诸葛亮不仅严格训练和教化士卒,还注意对将领的教育。他写了《将苑》一文,人们称它是将之道。

诸葛亮还十分重视军队训练。经过诸葛亮严格训练的军队,“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诸葛亮在治国、治军过程中提出的原则和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的运筹帷幄的风采,宁静淡泊的气度,谦虚务实的作风,“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和品格。难怪历代“端推诸葛亮是全人”,说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型。

一、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年)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年)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先主称帝,以亮为巫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年)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年)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年)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年)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子渭滨。

二、(出师表)文中提到的几位蜀国贤臣:

(1)蒋琬(即表中提到的“参军”):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为人和顺,曾为广都长。诸葛亮曾称赞他是“社稷之器”。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琬为尚书令。延熙九年(246年),病卒。

(2)费祎:字文伟,江夏人。后主即位,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特命同载。曾多次奉命使吴。亮死后不久,代蒋琬为尚书令。延熙十五年(252年)开府。次年被魏刺客杀害。

(3)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蜀名臣董和之子。曾为太子洗马,后迁黄门侍郎。亮北伐时,允为侍中,统宿卫亲兵。曾止后主纳妃,辞封土。多次斥责宦官黄皓。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出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246年),卒。

蜀人称诸葛亮和上述三人为“四相”。

(4)陈震(即表中提到的“尚书”):字孝起,南阳人。刘备任荆州牧时,曾辟为从事。建兴三年(225年),入拜尚书,奉命使吴。谙葛亮曾说:“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

(5)张裔(即表中提到的“长史”):字君嗣,蜀郡成都人。曾为巴郡太守,后为益州太守。亮出汉中,裔以射击校尉领留府长史。建兴八年(230年),卒。

(6)郭攸之:南阳人,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年)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

(7)向宠:原为牙门将。猇亭战役中,他所率领的部队完整地回到大本营,受到刘备称赞。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陡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罚,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吉格斯的悲哀 2006-5-24 20:25回复此发言

--------------------------------------------------------------------------------

2回复:【转贴】诸葛亮大事年表

题名:诸葛亮年表

原文

原文

光和四年(181年),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六年(189年),9岁,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三年(192年),12岁,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194年),14岁,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其兄诸葛谨同继母奔赴江东。

初平二年(195年),15岁,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亮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

建安二年(197年),17岁,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四年(199年),19岁,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207年),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三年(208年),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并获胜。

建安十四年(209年),29岁,诸葛亮任刘备军师兼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年),31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34岁,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35岁,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38岁,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221年),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223年)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二年(224年),44岁,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三年(225年),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四年(226年),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五年(227年),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六年(228年),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229年),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230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231年),51岁,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十一年(233年),53岁,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234年),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4月14日,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公元181年,为农历辛酉年,中国东汉灵帝光和四年。

光和四年,鲜卑首领檀石槐死,年四十五。其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其父,性又贪财,处理事务不公,各部渐渐叛离。又常率兵抄掠汉地边境,后在攻略北地郡时,被汉军用箭射死,其侄魁头立为首领。檀石槐死后,鲜卑诸大人遂世相传袭。置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垄断,马一匹价至二百万。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在光合四年,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散文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谁知道诸葛亮的生卒年和诸葛亮生卒年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诸葛亮一生中,3次在该说话时保持沉默,保全了自己却对不起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