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黄昏,是指什么时辰(黄昏是指哪段时间)

黄昏,是指什么时辰

很多朋友对于黄昏,是指什么时辰和黄昏是什么时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十二时辰各是什么时黄昏,是指什么时辰黄昏后是什么时间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黄昏之时指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戌时

1、黄昏又叫日暮、日夕,是一天当中的晚上七点到九点钟,是戌时。一天当中,到了黄昏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但是天色还没有全黑,万物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色,天地变得昏黄,这时的景色就完全展示出了“黄昏”这一词语的魅力与典型的自然特色。

2、古人根据一天之内对于日出和日落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内天色的变化、自然界的其它规律、自己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习惯将时间划分总结成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方法历史悠久,是中华灿烂文化的表现之一。

问题一:诗句“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及人定分别是现在的什么时间?我国古代计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计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i(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计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计时、地支计时与今序数计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mmmmmmmmmmmmmmm

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问题二:黄昏之后,天黑之前的那段时间叫什么?您好,根据史料来看,黄昏之后天黑之前是这个时间段没有其他名称的。以下是古人的计时方法。【戌时】黄昏,又名日订、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所以说黄昏之后天黑之前是没有别的名字的。

问题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时间 40分黄昏,时辰名。这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十一个时辰戌时,它指晚上的19~21时。

问题四: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发生在什么日期和什么时间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即是说月亮黄昏已经升起来了,那就应该是满月了。既然是满月了,那不用说都知道是在农历的十五或是十六

在这首欧阳修的诗中是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问题五:黄昏时候,是什么时间?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表示太阳即将落山,天空慢慢变黑的时候。

问题六:定义月上柳梢头时月亮在空中的角度和什么时间称为黄昏后黄昏后应该是晚上七点的时候,那时候月亮升起来到柳梢头,那应该是阴历十五之前,应该是初十这样吧。

问题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时间正月十五元宵节

问题八:月上柳梢头时月亮在空中的角度?什么时间可以称为黄昏后 1,这个角度,是一个时间上的“模糊概念”:

2,黄昏,常言道:“日落黄昏”,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概念,就是在日落前后。

问题九: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时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全诗赏析!

时间:2011-01-13 12:29:23分类: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问题十:诗句“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及人定分别是现在的什么时间?我国古代计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计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i(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计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计时、地支计时与今序数计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mmmmmmmmmmmmmmm

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关于黄昏,是指什么时辰,黄昏是什么时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次和身边的那个人分享黄昏是什么时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