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黄檗山位于哪里

福建和尚去日本建了一座寺当了祖师

大家好,黄檗山位于哪里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黄檗山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檗山位于哪里和黄檗山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黄檗山位于哪里明末清初高僧黄檗木庵书法欣赏游黄檗山赏析

位于宜丰县的黄岗乡黄檗自然村,是宜丰、万载、铜鼓三县的交界山,离县城48公里,主峰仙姑栋海拔1404米。黄檗山是唐宋时期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发祥地。黄檗山不仅以临济宗祖庭而闻名海内外,其茶、竹、瀑、泉也名闻天下。黄檗禅茶,被誉为“中州绝品”,曾作为贡茶。宋代著名文字家苏辙、刘克庄、王应麟均在黄檗山留下了千古绝赞。今天的黄檗山,已成为中外临济宗徒寻根问祖的圣地,名声更为远播。

黄檗山

希运禅师于唐开成年间在黄檗开寺-,首创“当头棒喝”法,一时四方僧侣云集。唐宣宗李忱没当皇帝时曾隐居在黄檗山,跟随希运学佛。希运圆寂后,真身葬在黄檗山的塔前山上,唐宣宗赐其“断际禅师”谥号,尊希运为空前绝后的高僧。在公元十二世纪末,日本僧人荣西将临济宗引入日本,使临济宗成为日本佛教禅宗主流,黄檗山也成为临济宗共尊的祖庭。

主要景观有:

①千年龟石此石长10余米,高2米,状如龟,其眼、头分明,传为仙女峡神龟,有感于希运说法,希运圆寂后,行至希运墓塔前,甘为守塔。龟石亦被黄檗村民视为守护一方水土之“神石”而敬之。龟石后部以卵石击之可发出“剥剥”声响。

②希运墓塔希运禅师佛学造诣相当深厚,是佛学集大成者。他年轻时遍访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正传,后见黄檗山三面环山,为山之源头,风水极佳,遂驻锡黄檗,希运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圆寂,唐宣宗赐以“断际禅师”的谥号,葬在此处。塔上刻着“断际禅师塔”字样,罗围后面石碑上还刻“开山始祖上希下运谥断际禅师之塔”字样。

③黄檗禅寺原寺已仅存遗址,现正在复建。复建的黄檗寺面积为135亩,建筑为明代风格,预计总投资6000万。

④虎跑泉虎跑泉的来历:有一回,希运在正殿召集大小和尚宣讲禅法。突然一只猛虎从山上跑下,闯入大殿,碰倒香案,把和尚们吓得乱作一团。希运不慌不忙,闭上眼睛,用手一指,那香案变成一块大石,把猛虎压在大石下面,从此老虎就在石头下,每天听希运讲经诵课,时间久了,那老虎也被感化了。希运圆寂后,那虎猛然从石下翻身跑出来,跑到希运佛塔前,一头撞死在佛塔边,也随希运而去,后泉水从横洞下涌出,积而成潭,故称虎跑泉。用这泉井的水泡的黄檗茶最好喝。

⑤亦苇岸禅师塔该塔造形像蒙古包,当地人叫“大钟盖小钟”,也叫“塔中塔”,内塔高2.47米,宽1.2米。在中国只有一座这种形制的佛塔,堪称独一无二,佛塔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塔身正面刻“亦苇岸禅师塔”。外塔后侧石墙上嵌有石碑刻:“生于天启乙未年六月初六日午时殁于康熙乙丑正月初五日子时嗣祖三十四世孙亦苇岸禅师塔康熙二十五年冬月日吉立”。内外塔之间可容纳十几人。

黄檗村:黄檗村位于江西省宜丰最西端黄岗镇境内。黄檗山主峰仙姑栋海拔1404米,为宜丰、万载、铜鼓三县交界。距宜丰县城约48公里,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黄檗山原称鹫峰。曾有西域僧人住此峰,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名鹫峰。唐开成年间(836—940),希运禅师得百丈正传后卓锡鹫峰。希运幼时出家于福建清县之黄檗山,为纪念家乡

黄檗木庵(1611-1684),木庵禅师,名性瑫,俗姓吴,晋江县人,明末清初泉州开元寺僧。清初由泉州赴日本弘法,并成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

 木庵禅师13岁时,入泉州开元寺礼佛拜塔,遂萌出尘之志;16岁入泉州开元寺,拜印明和尚为师,19岁经印明和尚剃度,成为正式僧人,法名木庵;明崇祯三年(1630年),木庵20岁,上碧芝岩就樵云大师受十戒,并阅读了大量的藏经,翌年拜谒修雅法师,听讲《弥陀疏钞》《法华》《金刚》等经。明崇祯七年(1634年),木庵24岁,由福州鼓山永觉和尚受具足戒,皈依禅宗。明崇祯八年(1635年),木庵25岁,任开元寺监寺。

  崇祯九年(1636),不畏路途艰险,前往浙江诸山参拜名僧。十一年登金粟山广慧寺,认真参禅学法,越年任广慧寺副寺。多次前往各地求法。清顺治十二年(1655)率弟子东渡日本助化,日本宽文十年(1670),在江户白金创建瑞圣寺,开关东黄檗宗之基。日本天皇特赐紫衣。后退隐万福寺紫云院,日本贞享元年(1684)病逝。

   木庵禅师除精于佛学外,诗文书画都有较深造诣。文学作品传世颇多。日本明治十四年(1881),明治天皇追赠木庵为“慧明国师”。

   顺治十一年(1654),高僧隐元禅师在其弟子木庵(晋江人,开元寺僧)恭迎下,来到泉州开元寺。隐元后来在日本创建黄檗山万福寺,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木庵禅师帮助隐元禅师开创黄檗事业,后成为宇治黄檗山万福寺第二代住持。后来,木庵到江户传法,把黄檗山禅风扩展到了日本关东地区。

    隐元禅师和木庵禅师等人成为中国书法在日本的直接传授者,其传去的书法流派被称为“黄檗流”。隐元与木庵性瑫、即非如一并称“黄檗三笔”。他们的传世墨迹连同携带的大量明人书画,大都为日本寺院、博物馆珍藏。

书法释文:净极光通达,款识:黄檗木庵书。钤印:方外学士、释戒瑫印、木庵氏

“净极光通达”出自《楞严经》文殊偈。

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参禅的功夫,是由忍耐中得来的,是从受苦中换来的。不是说,我参得腿痛,就向后退,遇着困难就要投降。这样不会有相应处,必须要坐到极点,自有境界现前。

所谓“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智慧光明便现出,通达宇宙,照天照地。这时候,没有贡高我慢的心,没有骄傲自大的心,没有嫉妒他人的心,也没有障碍他人的心。看大地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时,智慧时时现前,愚痴时时减少,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在禅堂里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在禅堂不讲话,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把口造四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专一其心参话头,不生贪念、不生嗔念、不生痴念,把意造三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静坐不动,不会杀生、不会偷盗、不会邪淫,把身造三恶的门关上了。这时候,五戒十善具足。行住坐卧,都修习定。定力具足,慧力现前,所以才说“净极光通达”。净极,就是定;光通达,就是慧。

这首诗作于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期间。黄蘖山的地点据旧注说在“吴兴府城”(今浙江吴兴)附近,这不足为信。因为诗中称“闽云连越边”,是在今福建和浙江交界之地,而吴兴则在江浙二省交界处,古人称之为“吴地”,与诗的地望不符。按:《宋书·谢方明传》记谢方明在东晋末孙恩、卢循起义中,从浙东取道“黄蘖峤”经今江西一带,逃到建康。可见“黄蘖峤”在今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这地方离江淹被贬的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不远。此诗当是被贬在建安吴兴后作。此诗写作时间,当比《渡泉峤道出诸山之顶》、《迁阳亭》诸作稍晚。这时他的心情已较迁谪之初稍为平静,所以不像那些诗有明显的怨愤之情而倾向于游仙诗的情调。

江淹的诗风在南朝比较特殊,他的诗一般较具古气,和谢_、沈约为代表的永明诗人不同。但较之刘宋初年的谢灵运、颜延之又显得略见平易。但他有一些写景诗则用了一些古奥的辞语,似与谢灵运、鲍照等人相近。这首《游黄蘖山》亦属此类。诗中“残杌千代木,__万古烟”二句就很古奥费解。“残杌”当指枝叶已尽的枯树干,“__”据余冠英先生说:“疑‘_’作‘_’,‘__’,高峻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句是借此形容黄蘖山是一个人迹罕到的险僻幽静之地。从全诗看来,作者是到了一个高峻的深山之中,为那里的景色所打动而兴起了求仙的想法。在诗中,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这“金”、“铜”都是形容南方闽、赣诸省山区的红黄色土壤,“金峰亏日”、“铜石临天”无非形容山石的高峻。“阳岫”、“阴溪”则写面临日光的山峰和背阴的溪谷。山峰在日光下五色缤纷,而溪谷中又有泉水喷流,这一景色也引人入胜。“残杌”两句既写出了这里的偏僻,因此“禽鸣”、“猿啸”二句更突出了深山的特点。这两句诗原是化用鲍照《登庐山望石门》中的“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二句。但江淹这两句所展现的景色与鲍诗颇为不同。“鸡鸣清涧中”仍为人境,只是高山中才为猿猴所居的深山。因为这是庐山,而江淹所写的黄蘖山则不同,在当时,这里是人口稀少的深山。所以这两句诗虽有禽鸣、猿啸,却适见其僻静。正因为这黄蘖山是如此幽僻、险峻之处,就自然而然地给人以一种幻觉即这里是神仙出没之处。因为从西汉司马相如以来,人们总以为神仙是居“山泽间”的。因为想到神仙,作者又联想起了历史上秦皇、汉武这些曾热衷于求仙的帝王。作者说这些人“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似乎这些威震一时的帝王尚且求仙,自己当然更有理由持这种观念了。

当然,秦皇、汉武求仙,到头来仍不免一死。求仙的无成,江淹当然不是不知道。他所以要求仙,和他早期的不得志有关。无可否认的是,在江淹的诗文中,有不少篇讲到过求仙,如《丹砂可学赋》、《赠炼丹法和殷长史》和《与交友论隐书》等。这是因为江淹在当时虽对仕途颇有企冀,但又备受压抑,颇知官场的险恶。特别是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他深知景素的密谋,屡谏不听,未免产生悲观,而幻想在求仙中找寻解脱。这种情绪,早在贬官以前就有所表现,而谪居建安吴兴以后之作像《采石上菖蒲》等作,亦然如此。但当齐高帝萧道成掌握政权,并拔他为自己的参军,并委以重任之后,这种游仙之作就很少出现了。

江淹这首诗的风格,是继承了元嘉诗人颜延之、谢灵运“极貌写物”的传统,而且在写景时,又并有鲍照那种“不避险仄”的作风。所以风格显得还较古朴。但这种诗风发展到江淹已近尾声,到了齐代永明(483-493)年间,初开唐音的谢_等人出来,诗风为之一变。于是就有了江淹“才尽”的故事。其实所谓“才尽”并非指他真的不能写作,而是他那种奇险古奥的诗体,已不再适合当时文坛的风气。当然,从江淹自身来说,入齐以后,他在仕途上日益显贵,不再呕心镂骨于文艺创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文章分享结束,黄檗山位于哪里和黄檗山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福清千年古刹黄檗山万福寺启动重建,将再现黄檗辉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