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宝藏歌曲推荐(宝藏歌曲推荐古风)

宝藏歌曲推荐

大家好,关于宝藏歌曲推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摩羯座的宝藏歌曲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郑智化的资料十二星座最喜欢的明星分别是谁有关汉字的资料

郑智化

宝藏歌曲推荐

姓名:郑智化籍贯:台北

性别:男出生地:台北

身高:体重:

英文名:所在地:

血型: O星座:天蝎座

生肖:学历:

生日: 1961-11-14职业:歌手

个人简历

创作历程:

1984年进入广告公司,“开心洗发精”、“芙丽思香浴乳”、“龙角散”……等作品获得热烈回响,从此在广告界受到肯定。在从事广告创作的同时,为给广告配乐,开始从事音乐创作,发表第一首歌曲《给开心女孩》,被“点将”唱片公司看中。

1988年12月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老么的故事》。

1989年8月毅然离开成绩斐然的广告界。

1990年2月28日出版第二张个人专辑《单身逃亡》”,也是加入“可登”唱片公司后的第一张专辑。

1990年11月30日推出第三张专辑《堕落天使》。

1991年9月14日脱离“可登”加盟“飞碟”后推出第四张专辑《年轻时代》。

1992年4月20日推出第五张专辑《私房》。

1992年12月4日推出第六张专辑《星星点灯》。

1993年10月4日推出第七张专辑《落泪的戏子》。

1995年3月推出第八张、也是第一张台语专辑《烟斗阿兄》。

1995年4月10日推出第九张专辑《游戏人间》。

1996年1月配合电影《麻将》的上映,推出第十张、也是第二张台语专辑《麻将》。

1998年4月推出第十一张专辑《夜未眠》,这也是他最后一张正式的个人专辑。

1998年4月推出第十二张专辑、也是第三张台语专辑《最后的夜都市》,这是郑智化的一张演唱会的现场版的专辑。

1999年1月结了婚的郑智化正式宣布退出歌坛,但是他还会继续从事歌曲创作、写作、绘画、广告策划等相关的工作,并正式进入IT界,正在策划他的个人网站的建设。

歌手履历

02岁患小儿麻痹,至此他失去双腿。

03~06岁一段与医生、药物持续抗斗的童年。爱上了画画,立志当画家,第一张作品画的是关公。

07岁在马偕医院接受手术矫治,终于可以撑拐杖走路。

08岁上小学,领到一张东圆国小一年八班的名牌。

09-14岁小学六年出尽风头,成绩一直坐1望2,无数次美术、书法、作文比赛第一名,家中奖状、奖品一大堆。看了太多的文学名著,最喜欢基督山恩仇记。

14-17岁了国中,迷上了存在主义,卡夫卡成了他一生中的偶像。

17岁因为讨厌穿制服,背书包上学,决定进入台北工专土木工程科就读。

22岁自台北工专毕业,进入工程公司工作,因为不习惯上班打卡的生活,决定离职。

23岁进入广告公司,担任copywriter一职,展开一连串广告探险活动。

25岁发表第一首歌曲“开心女孩”,同时——开心洗发精、芙丽思香浴乳、龙角散……等作品获得热烈回响,从此在广告界受到肯定。

26岁认识阿桂(点将唱片公司的老板),决定推出个人专辑唱片“老么的故事”。

28岁郑智化与认识三年多的张钰雅举行婚礼。

◆郑智化的近期动态:

2001年7月14日在郑智化歌迷联盟成立近两年之后,郑智化在北京接见了站长火花石,从此揭开了郑智化与他的歌迷之间亲密接触的新局面。

2001年11月17日郑智化在江苏南京参加江苏台综艺节目《情感超市》的录制,期间接见了南京的盟友孤独的羔羊,并出资资助了南京的无臂大学生程玉云。

2001年11月19日郑智化在江苏南京参加了江苏综艺频道《非常周末》节目的录制。

2001年11月21日郑智化在辽宁沈阳参加了辽宁电视台《心跳约定》歌友会节录的录制,期间接见了辽宁、北京、吉林等地的盟友百年一郁、大国小民、摘星少年、追梦贤弟等。

2001年12月7日郑智化在黑龙江哈尔滨参加了黑龙江电视台《不见不散》节目的录制。

2001年12月28日郑智化在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特别节目——为了六千万残疾人的演出,并获得了爱心慈善大使奖。

2002年1月19日~20日郑智化不远千里,专程来到北京参加了郑智化歌迷联盟举办的《北京之约》盟友大聚会,并和与会盟友一起参加了聚餐、网聊等活动。

2002年5月1日郑智化在新疆乌鲁木齐参加了爱心蛋糕大型助残公益活动。

2003年9月10日郑智化在昆山参加2003中秋大型慈善募捐文艺晚会的演出。

2003年10月22日郑智化在安徽宣城参加了《美克之夜》歌友会的演出,期间接见了安徽的盟友我在线、何满子等。

2004年4月21日郑智化在山东青岛参加了福利彩票颁奖活动,担任颁奖嘉宾并演出,期间再次接见了郑智化歌迷联盟站长火花石。

2004年4月24日郑智化在甘肃武威的武威大酒店举行了小型演出。

2004年4月26日郑智化在河南驻马店人民剧院举行了《重现江湖歌友演唱会》,期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盟友一起现场参加了化哥的演出并得到化哥的接见。

2004年4月28日郑智化在江苏南京参加了福利彩票颁奖活动,担任颁奖嘉宾并演出,期间再次接见了南京盟友孤独的羔羊。

2004年5月5日郑智化在安徽芜湖美丽华大舞台、天上人间娱乐广场举行个人小型歌友会。

2004年5月21日郑智化在山西晋城举行了小型歌友会。

2004年5月26日郑智化在河南新乡举行了小型歌友会,期间有来自河南的数名盟友一起现场参加了化哥的演出并得到化哥的接见。

2004年5月28日郑智化在山东聊城举行了小型歌友会,期间有来自山东的数名盟友一起现场参加了化哥的演出并得到化哥的接见。

2004年5月30日郑智化在湖南湘潭举行个人小型歌友会。

2004年5月31日郑智化在河北秦皇岛举行个人小型歌友会。

2004年11月21日郑智化在辽宁营口东华大酒店友情演出,期间有来自辽宁的数名盟友一起现场参加了化哥的演出并得到化哥的接见。

2004年11月23日郑智化在北京网易公司进行网上视频聊天活动。

2004年11月25日郑智化在北京参加了北京电视二台《春花秋实》节目录制,并有部分北京的盟友在现场参与了节目录制。

2004年11月27日郑智化在湖南株洲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株洲节目的演出,期间有几名盟友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4年11月28日郑智化在辽宁营口东华大酒店友情演出,期间有来自辽宁的数名盟友一起现场参加了化哥的演出并得到化哥的接见。

2004年12月20日郑智化在广西北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北海节目的演出。

2004年12月21日郑智化在西藏拉萨举行个人小型歌友会。

2005年4月29日郑智化在河北邯郸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情》晚会的演出,期间有盟友远方等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5月2日郑智化在陕西西安参加一个剧院的小型演出,期间有翅膀、与子偕老等十余位盟友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5月8日郑智化在福建厦门参加天使酒吧(原名“堕落天使”酒吧)举办的小型演出,期间有Yywha、云洁等盟友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5月10日郑智化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与北京斗室文化有限公司签约,并计划于2005年11月推出亲自监制的专辑《郑式影响》,化哥在现场演唱了他为一直支持他的朋友所写的新歌《如梦一场》。

2005年7月3日郑智化在甘肃天水南山体育场参加2005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建市20周年“天河年轮”之夜大型明星演唱会的演出。

2005年9月24日郑智化在河北唐山市参加遵化俱乐部的小型演出。

2005年9月26日郑智化在浙江永康市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情》晚会的演出,期间有沉默羔羊等盟友在杭州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9月28日郑智化在广东广州市参加哈乐演艺大舞台的现场演出,期间有Yulinlin、伊心伊意、菜头等盟友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9月30日郑智化在宁夏银川市吴忠地区参与小型演出。

2005年10月5日郑智化在福建泉州市福清地区参与小型演出。

2005年10月6日郑智化在海南琼海市参与小型演出。

2005年10月28日郑智化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参与新疆燃气集团举办的小型演出,期间有鸿雁、钻天鹞子等盟友得到了化哥的接见。

2005年11月20日郑智化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参与小型演出。

2005年11月25日郑智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参与小型演出。

2005年11月26日郑智化在重庆市举行的张帝演唱会中参与嘉宾演出。

2005年12月18日郑智化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了2005“郑式影响”个人演唱会,同时联盟的第二次大型聚会也同期举行,全国有超过100位盟友参与了聚会并到现场为化哥呐喊助威。

郑智化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概会是一副身残志坚的形象,至少在大陆是如此。这可以从他在大陆的轨迹得到证明:他在大陆的大红大紫,是从《水手》开始的,此后又经历了《星星点灯》等专辑的重复,直到后来的归于沉寂。但是无论如何,当我们提到郑智化时,总是会不可避免的想起《水手》:他说风雨中那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

有梦……

事实上,郑智化的意义决不局限于以一位残疾人的身份唱出励志歌曲。

郑智化最早的一首单曲名为《给开心女孩》,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很像是那个年代很多电影里的主题曲,曲风及配器都很花哨,很有“时代色彩”。时代色彩的另一面意味着没有自己的风格。他的第一张专辑名为《老幺的故事》(其中收录了《给开心女孩》这首歌,但是整张专辑的制作要晚于这首歌),其中的主打歌《老幺的故事》预示了郑智化在流行歌曲方面的基调,即使是后来令他大红大紫的《水手》也没有超出这首歌的范围,我们甚至可以说《水手》是这首歌的一个翻版。可以这么说,《老幺的故事》是理解郑智化的一把钥匙。那么《老幺的故事》在讲什么故事呢?歌词如下:

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雾/阿爸在坑里不断地挖,养活我们这一家/娇纵的老幺,倔强的我/命运是什么我不懂,都市才有我的梦/纠缠的房屋,单纯的心/坑里的宝藏不再有,为何我们不搬走?/沉淀的激动,醉人的酒/阿爸的嘴角喃喃地说,这里才有老朋友/通往坑口的那一条路,不是人生唯一的方向/晨曦中模糊的脚步声,遗忘了最后一次的道别/谁说宠坏的孩子不哭/就在悲剧发生的那一瞬间,泪水呐喊换不回,阿爸在淹没的矿坑里面

淹没的矿坑它淹没了我的梦,淹没的矿坑淹没多少笑容/焚烧的纸钱在狂风中乱飞,过去的回忆抹不去的伤痕/矿工的儿子逃离家乡的老幺,万能的神啊教我该如何祷告

在物质文明的现代战场,我得到了一切却失去自己/再多的梦也填不满空虚,真情象煤渣化成了灰烬/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淹没的矿坑它淹没了我的梦,淹没的矿坑淹没多少笑容/淳朴的脸孔又再一次想起,心灵的归宿何处挡风遮雨/成长的老幺现在我终于知道,逃离的家乡最后归去的地方

淹没的矿坑它淹没了我的梦,淹没的矿坑淹没多少笑容

从表面上看,这首歌词讲的是一位矿工的儿子,向往城市的繁华,终于在父亲身罹矿难之后逃离矿场来到城市。在城市里,他通过一系列的“奋斗”终于获得成功,然而在成功之后,却发现城市并不是天堂,这里充斥着欲望,城市并不是人的天堂,而只是欲望的天堂。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这就是郑智化发出的一声叹息。现在我们要从深层次来理解这首歌,这首歌所讲的实际上是一个常见的“城市故事”,在这类故事里,通常都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一般为男性),到城市来捞世界,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这种农村青年在城市大获成功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多数都意在讲述这位年轻人通过怎样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这里的潜台词为:城市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而成功至少间接的意味着欲望的满足。事实上,我们应该可以知道,在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阶段,都市确实是诱人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此一搏,但是我们更该清楚的知道,成功者只能是少数。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它刻意展现了城市的美好的一面,对其阴暗面却略过不提。这一类故事流行于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或稍后),尤其是当大众文化迅猛发展后,这类故事以及它们所裹挟的潜台词更是深入到社会心理中去。比如说早几年,李嘉诚就成为了年轻人的偶像。而这首歌却立足于批判,它尖锐的指出,城市不是人的天堂,而只是欲望的天堂。

在这首歌里,郑智化为这位老幺安排了一个结局:远离城市,回到矿场。这表明了郑智化的批判立场。

在后来的《水手》里,这种立场得到了延续,但同时也弱化了,转而显示出了励志的倾向: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但其实在这里,我们仍然可以窥见《老幺的故事》的影子:一位生在海边的孩子,向往“另一个世界”,这另一个世界是什么呢?其实仍然是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而在来到城市后: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明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同《老幺的故事》一样,这首歌的结局仍是远离城市: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在带着咸味的空气里自由的呼吸……这时候,水手的笑语成了一种召唤:回来吧。

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水手》与《老幺的故事》其实是同构的。但是郑智化并不是在若干年后简单的重复自己,而是在观察之后,对城市生活进行了更细致的描写,同时,其批判的立场亦稍有减弱。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是《水手》而不是《老幺的故事》获得了更多的听众,首先,与《老幺的故事》里的粗线条相比,这一首中的描写是具体的,这就更加切中城市人的内心世界;其次,批判的立场稍有弱化,更易为人接受;再次,这首歌里的主角并没有像老幺那样在城市里“得到一切”,而是一副为生活打拼而欲罢不能的形象,显然这种形象更接近于芸芸众生,这当然能获得更多的共鸣。

《水手》这首歌收录在郑智化的专辑《私房歌》里,在引进时,《大国民》这首歌被剔除掉了,大概是因为政治的关系吧。不过由于盗版和现在的网络的缘故,听到这首歌也不是一件难事。理解这首歌,同样有助于理解郑智化。

《大国民》这首歌讲的其实是当时的台湾所面临的困境,这首歌之所以能面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台湾的解严。解严使郑智化获得了用流行歌曲来关注现实政治的权利(但是这一权利并没有太多人来享用,这就是郑智化与一般商业歌手的不同),郑智化一贯是关注现实的,而政治,亦现实之一种。此时,郑智化在《大国民》里表达了他对台湾的一些思考与失望。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即众人之事。而这张“很政治”的专辑却被命名为“私房歌”,郑智化的意思是要与孙中山先生唱反调吗?应该不是。可能的原因有三种。第一、伴随着解严,台湾进入多元化社会,政治不再是社会生活的唯一的中心,反而渐渐有边缘化趋向。郑智化用私房歌三字来表达并伸张这一权利;第二、郑智化自知关注现实政治的歌曲难以在大众文化领域内立足,故以私房歌三字自嘲;第三、郑智化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我们知道,卡夫卡的写作是一种比较纯粹的个人化写作,郑智化或许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卡夫卡的喜爱。

费希特说过: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种哲学,正是因为他是这种人。郑智化显然从卡夫卡那里继承了一些什么,或许应该说,他与卡夫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这种相似并不体现在创作手法上,而是性格与立场上的一些特征,比如:忧郁、敏感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立场。郑智化写过很多忧伤的歌,如《把感情收藏起来》、《让风吹》、《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单身逃亡》、《离开这座城市》、《告诉我》、《我是风筝》……等等。正是因为郑智化的忧伤是内在的,所以他的这类歌曲虽然没有明显的批判现实的立场,但也颇能以情动人。在郑智化的歌里,有时会表现出一种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无力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神圣感,最明显的例子是《有关于承诺》。这首歌里也讲了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男女谈恋爱,男的发誓要给女的一辈子幸福,然而他的誓言没能兑现。接着郑智化就唱道:有关于承诺,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神圣感以及理想主义者的姿态。

正是因为这种理想主义者的姿态,使得郑智化不断的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怪现状”。在《中产阶级》里,郑智化描写了一幅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

没有人在乎我这些烦恼,每个人只在乎他的荷包/我常常喝着可乐,我吃着汉堡/只是心中的空虚饥渴无法填饱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头壳坏掉才能够活得很好

中产阶级在某些现代政治理论中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们被描述成这样一种人:表面上看,拥有较好的工作与收入,但是其政治性以及革命性已经完全被对物质的追逐拖垮,而“物质”永远只是一根胡萝卜——无论怎样追赶,总是差一点。这首歌里就描绘了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一边要努力顾及自己的收入、地位,另一边却又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情的淡薄。在物质上或许会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是一片空虚。应当说,这首歌对中产阶级的刻划还是相当成功的(事实上,我相信这首歌能够引起许多尚未进入中产阶级者的共鸣)。中产阶级的出现,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联系到前面分析过的郑智化的立场,我们不难发现这首歌正是其一贯立场的表现。

另外,郑智化的一首《蜗牛的家》也很有代表性,非常值得一谈: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

很不幸的是,这首歌里所描绘的图景成为了我们的现实。早些年,我们还可以隔岸观火的说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悲惨现状。然而现在,我们只能对此发出共鸣。这首歌里最有趣的一个词是“浪迹天涯”。提到这个词,我们眼前浮现出的或许是这样一幅图景:黄沙滚滚,一骑绝尘,渐行渐远……很遗憾,今天不太可能再出现这样的场面了(即使有,也会有大批媒体作跟踪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只能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现代文明与前现代的对立。与城市化高速铺开的现实相伴的,是房地产的炙手可热,房价自然也会一路攀升。攀升到了让人永永远远也跟不上的地步,那我们也就只能发出一声悲吟。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郑智化是站在现代社会怀念前现代——“脚(印)”这个比喻至少在他的歌里出现过两次,分别见《水手》(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脚印)和《中产阶级》(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显然,这是与柏油路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相对立的——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郑智化如此热情的讴歌《南台湾》,在这里,一定是踩得出脚印的:

热情的阳光探出了头/大地一片绿油油/椰林婆娑舞轻柔/蓝天白云任自由/淳朴的人们张开了手/痴心姑娘在等候/谈天说地乐悠悠/凡尘俗事抛脑后/南台湾呀南台湾/美丽的南台湾/有缘来做客住一宿/明朝醒来不愿走/南台湾呀南台湾/美丽的南台湾/今生愿在此常停留

如此明显,这里是没有被文明糟蹋过的一方净土。这里的阳光是热情的,大地是绿油油的,有椰林,有蓝天白云,所以郑智化说:美丽的南台湾呀,我舍不得离开。

至此似乎可以结束本文,但我仍然想将他的《游戏人间》单独列出来提一下。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认为这首歌是郑智化比较独特的一首作品。在这首歌里,我们看不到郑智化的批判立场,也看不到忧伤,看到的是小人物的强作旷达,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身为小人物,怎么办呢?那就放浪吧。管他对也好,错也好,我只求日子过得开心一点。我想这首歌是郑智化对中国人生存智慧的一种理解,也体现了郑智化的一种“圆滑”。打个比方说,如同金庸的《鹿鼎记》。谨以这首歌的歌词作为结束:

世界太罗嗦,不分对或错/像我这样的老百姓,谁会在乎我/有钱的当老大,没钱的难过活/就算是看不惯,我又能如何

爱人离开我,不说为什么/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学会了喝酒/每次我都喝醉,但从来不犯错/明天酒醒以后,我依然是我

笑容太甜,泪水太咸/山盟海誓到了最后难免会变/烦恼太多,未来太远/何不陪我一起放荡游戏人间

日子怎么过,快乐不快乐/像这种无聊的问题你不要问我/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反正都是没把握,不必太强求

我有我的痛,我有我的梦/装疯卖傻的时候,你不要笑我/也许有一天,你我再相逢/睁开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笑容太甜,泪水太咸/山盟海誓到了最后难免会变/烦恼太多,未来太远/何不陪我一起放荡游戏人间

酸甜苦辣尝过,人情冷暖看破/江湖的路上我身不由已/是是非非抛开,恩恩怨怨不再/自由自在我浪迹天涯

白羊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刘若英,我同事是标准的白羊座,他是奶茶的铁粉,无论是电影,演唱会,场场都是不落的。

金牛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周杰伦,嘿嘿哈嘿,是他们喜欢的节奏了。

双子座最喜欢的明星是KAKA,喜欢运动的双子,最喜欢的应该是足球明星KAKA了。

狮子座最喜欢的明星是郭德纲。郭大爷的相声是狮子座必不可少的课余时间。

巨蟹座最喜欢的明星是蔡明,蔡阿姨的幽默风趣是巨蟹座最喜欢的了。

处女座最喜欢的明星是谢娜,娜娜的美处女座最懂得了。

天秤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孙燕姿,孙燕姿的歌曲大都以欢快为主,是天秤座所喜欢倡导的。

天蝎座最喜欢的明星是郭敬明,小四的文采深深的折服了天蝎座的芳心。

射手座最喜欢的明星是薛之谦,老薛的情歌让时长失恋的射手不能自拔。

水瓶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唐国强,因为水瓶座总是那么老练,喜欢看唐老板演的战争剧。

摩羯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华晨宇,摩羯座的外表冷漠,但是内心火热,像花花这种明星是他们的男神没错了。

双鱼座最喜欢的明星是刘德华,他的情歌最动听。

「汉字」是记录汉语(中文)的形意文字。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借用。

汉字一词本身可能为日语传回汉语的回归词,但时代已久。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满文,当时已用汉字一词称呼中国传统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国,因为没有与他国区分的必要,多称呼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为止,台湾负责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汉字这个词,而称之为「国字」,例如《国字标准字形表》等。不过在民间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单位的民间机构,已逐渐使用汉字一词。此外也有「中国字」这样的称呼。

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项:

字根组字:以本身即有意义的869个声母及265个形母的象形字为字根(大陆称部件),组成各种汉字。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义,多个字根合成新义,且空间的配置对字义有影响。(朱邦复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讨此)

兼容并蓄:各语言、各领域应用可以六书基本规则,可贴近自身领域、地域所需组出所需要之字。

书同文:汉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甚至语言,仍可书同文,以文意、字义来互相了解。

独有的文化如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等。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划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可以更精准的表述,以及因应随历史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务,就以字根组合的方式,来细化组出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可以可记载的越来越精密。例如说,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除了舟以外,还有「舨、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这使得记载为文时,只要看一个字,我们就知道指的是那一种「舟」,这样辨识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过来,以组词的方式就还要看过前后文(或短或常)才能判断正确的意义,较缺乏辨识效率,但方便口语沟通(汉字同音字太多,听觉不易辨识,解法一为组词,二为如韩日语数音为一字:「里」发音为海

里)。

造字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应时代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呎)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港、澳、台等地仍可见到。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四项,「造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划。

书写汉字时,笔划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复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复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

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

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的影响

衍生字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壮字(方块壮字)、古白字(方块白字)、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字喃等文字。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而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假名(仮名)在创制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한자)」。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使用在近几十年来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人名、公司机构名称等均使用韩文书写,不过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均有其对应的汉字名称。

日本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简化了部分汉字(日本新字体),不过文学创作使用的汉字,并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从中文中传入的汉字外,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虽禁止在正式场合下使用汉字,并停止了在中小学中教授汉字,不过汉字在民间仍在继续使用,且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汉字民俗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孔孟好学」谐音字:华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划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全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划,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划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中国,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划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划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汉字艺术

梁启超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组字

汉字历史上是不断在组新字的,目前所见的各种汉字必非一口气完成在某一年代,而是应时代需要渐渐发展成今的面貌。例如:「人」这个字商朝就有了,凹凸这二字则是在唐朝的时候才出现。

此外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用字需求因而组字。例如传统国乐在记谱上会用到减字谱、工字谱,台湾政府各专门机关也有各自的特有用字:如户政用字等等。

组字往往比组词在表意上更有效率,但组字组的太复杂又适逢变成常用字的话,就会衍生简化的努力。

简化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汉字书写复杂;传统印刷更复杂。所以自古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的简字,但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书仍然是用正体字,而虽然活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汉字的结构特性,活版印刷帮助有限。

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中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当中有人坚持汉字的传统,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弃使用汉字。这些鼓吹放弃汉字运动的立论「汉字落后论」,内容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因为汉字不能透过打字机书写,而必须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铅字,也就是说汉字已成为教育及信息化上的瓶颈。就此,许多使用汉字国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本的完全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1月28日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经少量修订后重新发表,一直在中国大陆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于1986年正式宣布废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发布了同《简化字总表》相同的简化字表。

日文、朝鲜文也有各自的汉字简化。

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异体字整理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还有许多异体字。他们是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为历史缘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与“龢”,“秋”与“秌”和“龝”等。

中国大陆于1956年公布整理异体字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恢复了部份异体字。如“於”曾被当作“于”的异体字废除掉,但在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又恢复成为规范字。另外,不同地区对异体字的取舍有所不同,例如:韩国就以汉字各种异体字中最早出现的样式为标准写法。所以,在韩语汉字的标准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帮”、取“畵”而不取“画”。

在台湾,也有所谓的异体字,例如“台”与“台”、“体”与“体”,此外还有数字的异体字:一、二、三、四相对的是:壹、贰、叁、肆(后面这4个用在票据书写用途,以提高人为窜改的困难度)。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宝藏歌曲推荐和摩羯座的宝藏歌曲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全网最火歌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