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干支纪年法是公历还是农历)


大家好,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公元纪年转换八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和公元纪年转换八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天干地支怎么换算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换算: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天干由甲起,在前;地支由子起,在后。阳干陪阳支,阴干陪阴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形成六十干支,六十年以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要知道某一公元年(N)的干支纪年,方法很简单,用N除以10取余数(m1),再用N除以12取余数(m2)。m1所对应的天干,m2所对应的地支,即为当年的干支纪年。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

举个例子,计算2012年的干支纪年。2012÷10=2,2所对应的西元后的天干为壬;2012÷12=8,8所对应的西元后的地支为辰。所以2012年为壬辰年。

关于本次干支纪年法怎么和公历纪年法转换和公元纪年转换八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