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邵阳古名)

梦游徽州古民居建筑群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这个问题,邵阳县八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有多少人口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

邵阳保留较好的古民居群有很多,尤其是以下我所罗列的,都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

乡愁汀味丨端午小长假,去长汀等附近 最美古村落 走走

荫家堂古民居。

位于邵东县杨桥镇清水村,始建于1823年(道光三年),距今近200年。该民居群坐北朝南,平面格局,四进十正一横,寓意十全十美。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东西宽125.4米,进深69.86米。正厅居中,为家族公用祠堂,设大厅、戏楼、祭祀堂等,神龛上书“荫家堂”三字。正厅两侧,对称分布,各有四排共108间正房、44间杂屋。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厅堂为穿斗式木结构,其他以墙体支撑,院内有纵横走廊11条,贯通正屋与各横屋。纵屋和横屋之间,设有44个天井采光和排水。房屋分上下两层,木楼板,楼层有木栏走廊连通。石墩、梁枋、川等用料讲究。屋顶、屋檐、青砖及石墩上均以龙、凤、牛、羊、马等雕刻装饰,雕刻精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院前有一块二千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石板路。荫家堂建筑群古朴风雅、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大方,属于江南特色的清代大型古民居群。2013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文化之都。

洞口被称为“中国祠堂文化之都”,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宗祠建筑,且集中在方圆十五公里之内,像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聚族而居的村寨、院落。其中有拍摄过电影《粉墨人家》的金塘杨氏宗祠,有“湖南第一望”之称的江潭王氏宗祠,有“文史博物馆”之称的高沙曾八支祠。目前,洞口有11座宗祠已捆绑成功申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宗祠群相映生辉的还有境内的山门秀云观、黄桥龙潭铺等古迹。宗祠文化圈内有蔡锷公馆,位于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2006年,蔡锷公馆和蔡锷父母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雅居坑古民居。

位于新邵县太芝庙乡龙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砖木混合结构,分上、下两层,是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大型民居。该民居外墙为典型的欧式风格,内为本土特色的四合院结构。每栋楼之间以台阶、走廊相连。正屋面阔三间,青砖墙,悬山顶盖青瓦,两侧有封火墙,堆塑鳌鱼图案,十分精美。左侧建有相对独立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左一为二层,左二为三层楼房,前建朝门,青石为基,雕刻花、鱼、人物,栩栩如生。院前和院后建有四层楼高的碉堡二座,便于守卫。该建筑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现存住房近100间,布局大气,结构严谨,工艺简洁大方,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浪石古民居。

位于武冈市双排乡浪石村,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铭文纪年的四大片民居,房屋88座,占地面积24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55座,建筑面积6930平方米。整体布局均依山而踞,依势而建,规划有序,布局合理。住宅建筑中,厕所、畜圈、杂屋等择四周边隅设置,使用既方便有卫生,系湘西南独具特色的古代大型民宅建筑。每排以封火山墙相夹的青石板小巷相隔,每进均有两个门角排楼的通廊相连。民居群仅正中一处四合院天井采光,其余均利用房屋之间的差高采光。屋与屋之间明沟暗涵相连,排水畅通。石刻、木刻、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式样繁多,做工精美。尤其是现存石刻楹联四十余副,楷书、行书、隶书风格各异,笔力遒劲、意味深远,较好地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对联文化和书法艺术。像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罕见。2012年10月,浪石古民居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龙院古民居。

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三渡水桂香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古民居为青砖灰瓦,木质构架,房宇鳞次栉比。院落依山造势,前有空坪广地,放眼可见良田百顷。建筑布局因地制宜,蕴含“山川之胜,原田之宽,足以立子孙百世大业”的丰富建筑美学内涵。整个建筑群分为前院和后院,后院地势略高于前院,前院建造时间早于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翘角,檐面施油彩。主大门左右各有一条大小相同的侧门。整个前院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美。木质雕刻古朴精致,石刻精湛,绘画清新淡雅,书法端庄,为新宁县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的古建筑群。

清溪古民居群。

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清溪村和杨家将村,始建于1267年年(元至元四年),为苗族杨应魁所建。现保存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110余座、完整的四合院18座。村前河流上有先有建于元末、明初的龙拱桥、清安桥。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有长2000米、宽60厘米、深70厘米,全部青条石砌成的水渠,至今发挥着作用。古民居内至今保存有明万历年间修筑的石板街,街宽4米,长达1.5公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天和”、“三义和”等老字号还保存完好。清溪古民居具有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建筑群多以砖木结构四合院为主,房屋之间以走廊连接。院内有小天井,天井的地面用鹅卵石铺设成圆形、柳叶形图案。正屋的堂屋门以六扇门为主,下半部为平板,上半部为花窗图案,雕刻福、禄、寿、喜等文字及喜鹊、鹿、梅花等图案。家家都筑有马头墙,马头墙比屋脊还高,起到防火的作用。四合院的一楼为主人住房,二楼为客房或粮仓和杂物间。部分院落还保留有石墩、石锁、上马石、擦枪石和其他练武设施,体现苗民及杨家将的尚武精神和文化。朝门呈八字形,高门坎,材料考究。

看来你也是个古民居爱好者,古民居传承了区域传统建筑风格,同时也深深地诠释了厚重的文化风情,即可怀古幽思,也可品味区域文化脉络,可谓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之旅。

邵阳历史上称宝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传承不断,至今保留着多为徽派风格的古民居村落,这些古民居村落间具苗、侗、瑶族等文化风情。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处邵阳古村落,供大家共享:

1新宁西村坊古村落座落在新宁一渡水镇,其古民居依山傍水,龙溪缠绕。炊烟袅袅,田园相伴,人间桃园。其中最为典型的当为清代早期砖、木结构构建,材料均为当地就地取材。相佶西村坊古民居是由李氏第十六代祖先,清代朝议大夫李景昌主持修建,以供族人生活居住于此,距今大概近300年的历史沉淀。青石板路凝固着历史,天井的石臼诉说着昔日辉煌,雕花泥塑天工之做,可谓魅力十足。

2绥宁上堡村

该古村落位于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是个多民族共同生存生活的村落,其中以苗族居多。上堡古村环境清幽,曲水流殇,山清水秀,钟灵毓秀。最重要的是此地乃苗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自己政权的首都之地,目前遗址尚存,拥有极其重要的科考价值。当时少数民族起义战斗的遗迹比比皆是,旗杆石、拴马树、老寨门等处处皆印证着历史沧桑。

3隆回县崇木凼古村落

崇木凼村位于湘西南腹地,目前已处于景区之内,为我国最大的花瑶聚居地之一。其于2012年被评选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其以“中国花瑶第一寨”盛名于世。古寨到处山环水饶,古树成群,石奇山秀,云雾升腾。具统计这里有百年古树达325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就有28株,有的甚至达千年以上。崇木凼村民居多为穿斗式木构建筑,自然纯朴的风格突出,类似湘西著明的吊脚楼。

4洞口宝瑶古村落

宝瑶古村为一历史古驿站,昔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繁华可见一斑。具说入住的客商有喝熬茶解乏的习俗,自今为当地村民流传,并于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5邵阳县易家村古村落

位于邵阳县黄亭市镇易家村,资水从村旁绕过,水运发达。该村仍保存着2600余平方米70余座明朝嘉靖年间的古民居群,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了,其中大部还有原住民生活在这里,生活气息浓厚。其中易氏宗祠较有代表性。昔日的繁华不在,斑驳的木门、土墙诉说着乡愁。

6城步桃林村古村落

该村为一个典型的苗族古村落。位于城步南山脚下,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地带,村落中40余处景观各具特色。有一棵要三人合抱才能围起的铁杉树被尊称为“铁杉王”而名满天下。村里桃树成群,自成规模,春天桃花为一绝美风景。村民悠然生活,独享田园之乐。目前村中苘存着吊脚楼、风雨桥、戏台、凉亭、钟楼、牌坊、九层识字炉宝塔等建筑可弄观赏。

7城步大寨村古落

邵阳市大寨村,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乡,是以侗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区。值得一提的是三十九棵古杉树分布在古村落中,其中树龄最大的有一千六百岁,据考察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杉树,高三十公尺,树内中空,可容的人,堪称“杉王”。

古民居,一个时代的见证,常常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想要逃离,外面的人视为桃源。像沈从文的边城。

邵阳,汉置昭陵,唐设邵州,宋称宝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遗存古民居众多。铲史官今天说说其中的四个。

1.浪石古民居——中国古楹联第一村。

武冈,一座2200年历史的古城,湘西南的文化中心。双牌乡浪石村,地处武冈、新宁、邵阳、隆回、洞口五县市交界处,距武冈市约60公里,距隆回县城约30公里,有“鸡鸣五县”一说。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而浪石村最具有特色之处,还是每个角门的石楹柱上都刻有对联,现有石刻对联41幅,有好几幅似出于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之笔。这些对联的书法或遒劲、或清秀、或飘逸灵动。据省内外诗词楹联专业人士鉴定,像浪石这样对联如此集中、联语、书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联村,在全国也甚为罕见,极具文物考究意义和文化旅游价值。

只是近几年,现代建筑的兴起,古民居已非往昔。

2.清溪古民居——湘西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古民居群位于距城步县城10公里的清溪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幢,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以清溪古街为中心,街分前后两街,明清年代建筑沿街兴建而成。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清溪尤其鼎盛。

现存的四合院建筑错落有致,精巧的楼台亭阁、砖、木、石雕点缀其间。门、窗、翘角、挑檐每一样都精雕细琢,镂空成凤(俸)鹿(禄)鱼(余)蝙蝠(福)等等各种图案,仅窗户上的图案就有100多种。

众多院落之中,尤以“杨家大宅院”最为杰出。宅院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间,“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蕴含着丰厚民族文化内涵,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湘西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3.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花瑶的家。

崇木凼是个崇拜石头的花瑶村。这里最大的石头就像瀑布一样,称之为“石瀑”,坡度有40多度,平常人走在上面战战兢兢,这里的人们却是如履平地一般,就算是挑着重担也是行走自如、健步如飞。

花瑶至今仅六千余众,他们不知道瑶家鼻祖“盘王”,亦不知何为“盘王节”。他们世世代代封闭在赖以生存的特殊山寨里,忠实地承袭着先祖最为古朴纯真的民俗与民风。

花瑶的女人们特别爱美,她们的服饰一直承袭着他们先祖古老、新奇、繁褥、怪诞、传统的着装风格,个个着装艳丽绝伦,火辣抢眼,从头到脚都是花的世界、色彩的海洋。随着她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那绿意葱笼的山野,远远望去,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

他们的呜哇山歌和花瑶挑花最为出名。

4、大园古苗寨——《爸爸去哪里》拍摄地。

大园古苗寨,地处邵阳市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是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老苗家村寨。2008年7月,绥宁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年8月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3》第五站在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拍摄。

大园原名大荣枣子园,300多年前的大园山高林茂,人烟稀少,野兽凶猛。惫于征战的杨光裕在康熙年间迁居此地,以山为骨、水为脉,繁衍子孙,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古老神奇、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建筑群。

先列这些吧,各位老铁接龙。也可@宝庆铲史官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有多少人口

人口:约8.2万人

人口密度:863人/km2

北塔区地处北纬27°11′29"~27°18′12",东经111°20′48"~110°29′23"。年内最高气温38°C,最低-1°C,年降水量1323毫米。

北塔区是1997年10月新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位处邵阳市资江河北岸,辖4个乡、4个国有农林场所和一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土地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7.5公顷,总人口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5%。

北塔区之所以命名为北塔,缘于资江北岸的江北乡北塔村有一座北塔。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塔高26米,八面七层,迄今为逾400余年历史。其雄资依然,被列为邵阳市一大人文胜景和北塔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塔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质量上乘。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农作物生长期长。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岗、平地齐全、土壤种类多,有机质和氮含量高、土壤肥沃,适种性广,有动植物资源1000余种,可开采矿种20余种。境内盛产稻谷、蔬菜、柑桔、茶叶、黄豆、菜油、瘦肉型猪、鲜鱼、百合等。其中陈家桥的龙牙百合,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肉厚细嫩,色泽洁白,形似龙牙,被海内外商贾誉为“宝庆龙牙百合”,深受海内外人士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喜爱,每年外销百合干磷片2000余吨。特色农副产品主要有大红袍蜜桔、龙牙百合、白田萝卜、望城坡豆腐和市园艺场杨梅、银杏等水果、药材。田江、江北两乡的蔬菜占邵阳市辖三区上市蔬菜的5%。

北塔区工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境内有棉纺厂、毛纺厂、啤酒厂等市属国有企业10余家,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区辖企业以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造纸、羽绒、化工、建材、建筑等构成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特色区、建设小区:田江化工小区、江北造纸小区和茶元羽绒城及陈家桥农产品加工小区、江北新城住宅小区,构建成民营经济发展走廊。

北塔区是邵阳城区的北大门,资江一桥、资江二桥和西湖大桥三桥飞架南北,横跨资江,将北塔区与市中心城区连成一体;320国道(江北大道)纵贯东西、207国道(西湖北大道)横穿南北,省道1821线穿境而过,拟建的市一环线绕城而过,区、乡、村三级公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公路四通八达,乡乡通公共汽车,新城区内投资环境日益宽松,条件十分优越,境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资江绕区而过,四季通航,水路方便。江北十里城市防洪大堤初具规模,极为壮观。全区邮政通讯迅速发展,村村实现了通电话。

北塔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格局。中小学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全区现有普通中小学校25所,中小学生入校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9.5%,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8%,任职合格100%。

“科技兴区”是北塔区的重要发展战略。全区加强科技网络建设,区里成立科技信息中心,配置现代化电脑设备,连接到省科技信息港;乡乡成立农科教中心,村村配备科技专干。全区大力推广科技项目、品种30余个,与市瓜类研究所合作投资兴建500亩高科技范围;建立了南方大口鲶、罗氏沼虾等各类水产养殖基地和金秋梨、布朗李、银杏等精品水果基地,推广大棚反季节蔬菜等。

北塔区所辖江北开发发区系省级重点民营经济开发试验区,实行冬眠政策和封闭式管理;江北大道、207国道扩改工程、龙牙百合基地、北郊1000亩渔场等项目社会效益高、投资回报率大。

自然地理

北塔区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岗、平地齐全、土壤种类多。

北塔区与邵阳旧城区隔江相望,是邵阳市的北大门,资江一桥、二桥和即将竣工通车的西湖大桥横跨资江,将北塔新城区与旧城区连为一体。

资江又称资水,湖南四水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

资江分南源与西源,主源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流经资源、湖南新宁、邵阳等县市。西源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武冈、隆回等县市。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流经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县,至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长度653公里,流域面积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

北塔区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年内最高气温38°C,最低-1°C,年降水量1323毫米。

北塔区有动植物资源1000余种,可开采矿种20余种。境内盛产稻谷、蔬菜、柑桔、茶叶、黄豆、菜油、瘦肉型猪、鲜鱼、百合等。其中陈家桥的龙牙百合,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肉厚细嫩,色泽洁白,形似龙牙,被海内外商贾誉为“宝庆龙牙百合”。特色农副产品主要有大红袍蜜桔、龙牙百合、白田萝卜、望城坡豆腐和市园艺场杨梅、银杏等水果、药材。田江、江北两乡的蔬菜占邵阳市辖三区上市蔬菜的5%。

历史沿革

北塔区之所以命名为北塔,缘于资江北岸的江北乡北塔村有一座北塔。塔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塔高26米,八面七层,迄今为逾400余年历史,其雄资依然。

北塔区具有悠久历史。自邵阳置郡以来,这里就商贾不断,一派繁荣。晋太康元年(280年),邵阳市前身——邵陵郡的郡治就设在今江北乡北塔湾。

北塔区是1997年10月新设立的县级行政区,原郊区辖:云水乡火车站乡石桥乡田江乡江北乡鸡笼乡板桥乡雨溪乡茶元头乡城东乡城南乡面铺乡高崇山乡蒋河桥乡檀江乡。

北塔区辖原东区的江北街道,原郊区的茶元头、江北、田江和从邵阳县划入的陈家桥乡,区人民政府驻江北大道资州。

风土人情

邵阳市辖各县(区)均有回族分布,以市区和隆回县为多。回族勤劳俭朴,具有善于商贾和艰苦创业的优秀民族传统,在习俗方面,亦长期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征。

邵阳回族服饰,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只在履行宗教仪式时,男的多戴白色或黑色无沿帽和礼拜帽。节日在清真寺会礼时,阿匐和信仰虔诚的人,还用长幅白布缠在头上,称为贴斯带。妇女喜戴黑色盖头布,盖头布从头顶直披至肩上,扣在颌下,只露出面部在外,这一习惯在中、老年妇女中一直保持。

回民族饮食禁忌较多,不嗜酒,不食猪肉、猪油,不食病死或其他原因自死的动物,不食动物血液,不食未经阿匐或老师傅屠宰的动物(鱼除外);不食虎、豹、豺、狗、鹰、乌鸦等性情凶恶的食肉类动物,不食龟、蚌、蟹等动物与鳝、蛇类、鼠类。

回族青年男女订婚时,先由男女任何一方向对方提出婚事,一经同意,便让第三者知道,由阿匐证婚,交换男女经名。择偶不合“八字”,定婚、结婚不择时辰。回族婚礼过去在清真寺举行,必须请阿匐作证,也叫“念配”。在婚礼中最热闹的场面是“打喜”。当新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年青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早就手中暗握萝卜、红薯之类可抛击之物,在阿匐“念配”结束后,一时萝卜、红薯从左右前后抛击。这时,新郎家早已安排两位年高德重的老人,用团筛之类的遮盖物掩护新郎新娘退出礼堂。一出礼堂,就不许再行抛击。

邵阳回族,每年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回历八月,回族妇女还要过法图默节。回民在回历九月都要封斋,每天早晨破晓前和傍晚日落后进餐,白天自觉停止饮食,斋戒~月期满,才开斋,因此这天称开斋节。开斋时,回民要沐浴净身,用清水洗全身或部分,分别称大净或小净。在无水时,也要用上代水做主净。再穿上洁净的衣服,并刮须剪甲,到清真寺聚会礼拜。礼拜后,又至亡人墓地诵经悼念。还有些回民,自幼乐捐,施舍本民族困难户。还有小开斋节,又称古尔邦节,即从上述开斋那天算起,往后推七十天便是。这天,有的向清真寺赠送牛羊,宰牲聚会,接着游坟诵经,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圣纪节,又叫冒路德节,在回历年三月十二日,以纪念伊斯兰教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回历八月,是回民纪念穆罕默德女儿法图默的节日。回族妇女沐浴净身,衣服整洁,去清真寺聚会并会餐,阿匐给她们讲伊斯兰教义,赞扬鼓励她们勤俭持家,发挥民族传统美德。因参加者系妇女,又称女人节。

经济概况

北塔区为国务院仿武汉三镇模式而设立的新城区,由于建区时间短,农业在全区的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粮食、蔬菜和养殖业是农业的重头。陈家桥和茶元头两个乡主产粮食,江北和田江两个乡是邵阳市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两乡的蔬菜占全市上市蔬菜的50%。菜地基础设施建设齐全,普遍推广了喷灌和反季节大棚生产技术。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也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目前,已新建了陈家桥1000亩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和1000亩龙牙百合基地、陈家桥和茶元乡两个畜牧小区、茶元头乡的100亩北郊渔场,完成了市园场820亩的柑桔品改和优质杨梅、银杏基地的建设。

民营为主的经济格局基本确立,区内有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4家,主要是轻纺和化工。为加速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特色,区委、区政府在设区之初就提出了民营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将造纸、羽绒、化工、轻纺、食品、饲料、建筑、建材等作为全区的重点产业。邵阳市明星企业256家,个体工商户448户,建筑企业10家。邵阳市明星企业——江北造纸厂生产省内唯一的标准挂面纸,定点供应长沙卷烟厂。另有两家造纸厂——北塔造纸厂和宇峰造纸厂也分别拥有3条和2条生产线,生产瓦椤卷筒纸和挂面卷筒纸。江北化肥厂通过技术改造,成功研制出高浓度复合肥,通过省级鉴定,填补省内空白,获得了省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免检产品证书。市园艺场引进省稀土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创办了五一稀土化工厂,产品畅销海外。

行政区划

北塔区位于邵阳市城区北部。西邻邵阳县,北接新邵县,东南两面与双清、大祥两区隔江相望。

Beita Qu

430511

422001

江北大道资州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北塔区辖2个街道、3个乡。

新滩镇街道

辖:新滩镇、资新2个社区居委会;新渡、南岗、杨家垅3个村委会;江北农场。

状元洲街道

辖:北塔、九江、资园、状元、观音庵、磨石、西湖桥7个社区居委会;资枣、槐树2个村委会。

田江乡

辖:高撑、柘木、枫江、匡家、邓家、田江、谷洲、苗儿、响水9个村委会。

茶元头乡

辖:樟木、刘黑、白田、茶元头、马家、河上、六十、涟江、木山、兴隆、新利、枫林12个村委会。

陈家桥乡

辖:光裕、李子塘、贺井、下马石、高马冲、石子坳、望城坡、陈家桥、桂花、杨旗岭、万岁庙、万桥、田庄、三塘冲、柑子塘、廖家、白泥田17个村委会。

2017年2月,北塔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关于听说邵阳的古民居很多,有哪些古民居建筑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美在歙县 风景总关情深处之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