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什么是朱砂掌(什么是朱砂掌手相图解)

什么是朱砂掌手相 拥有朱砂掌一生有财,可白手起家 富贵傲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朱砂掌,以及虎掌手是什么手相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龙虎门》中甑子丹使用的掌功什么是朱砂掌《龙虎门》中甑子丹使用的掌功

哎,其实甑子丹所拍的掌法是袁和平武术指导经过各种武术套路编排出来的,它是不成系统的,里面包含了太极绵掌5式和8式,南拳的蝴蝶手,看起来很柔美,嘻~~~不过甑子丹最近走了混合式格斗的路子了,《龙虎门》里的招式过于虚假,可能打架的话,被人一拳就搞扁喽~~

什么是朱砂掌手相 拥有朱砂掌一生有财,可白手起家 富贵傲人

至于你所说的掌法,很多喽,但不可能象你说的那样又有霸气,又有实战性,有时候鱼和熊掌是不可以兼得的:我跟你介绍几种的练过的,实战性很强的掌法:

A大力金刚掌功

“太祖大力金刚手,赵门神功世罕有。铁手一发夺人命,功成江湖任意走。运气发气正宗艺,苦练硬功称魁首。拳似油锤掌如刀,不遇狂贼不出手”。(太祖门还有大力金刚捶功,与大力金刚掌功同称大力金刚手)大力金刚掌是太祖门的绝艺,属阳刚之劲,重在伤人,数年纯功即可开砖断石(图8,图9)。 1.大力金刚掌运气功。“混元内气已大成,再练秘法运气功。先吸后呼是要窍,先聚后走是要领。吸时心守丹田处,呼时意随内气功。运气千万不能快,快则气散白练空。心领意引一路走,哪里需要哪里停。打通道路气方顺,百练功纯自通灵”。(1)推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向前缓缓平行推出,手为五峰掌型,五指开张,掌指斜指向上,掌心向前,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于双手。至臂直时,正好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0)。然后缓缓收归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2)撑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向左右缓缓撑出,五指张开,掌指向上,掌心向外,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双手,臂直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1)。呼净后,缓缓收返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如此反复练习。(3)托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上平行托出,五指开张,掌指向后,掌心向上,臂宽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2)。然后缓缓收回预备势,收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4)按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两胯外下同时按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五指开张,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缓缓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3)。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后吸满,如此反复练习。(5)担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当气吸满后,身体与双手即开始动作,腰向侧扭,双掌前后担出,掌心向外,五指开张,掌指向上。若向右扭,则左掌在前,右掌在后。若向左扭,则反之。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顺序自便。臂高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4)。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时吸满。如此反复练习。运气贵乎缓!随动而运,使意气相合,要求加强心意体会。其呼吸用“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鼓,呼气时腹收。气到双手,有热胀之感,觉双手气聚生劲。运气功成,双臂经脉通灵,意之所动,内气即动,意到双手,气即贯注。双手底功已备,则可发气断物。 2.大力金刚掌发气功。“练罢运气练发气,发气全在一气疾。吸聚呼发三节动,以气摧力大无比。意气力合成一体,内劲一出人惊奇。再加外功铁手硬,走遍天下无人敌”。运气有成,即练发气,以获得双手劲力。(1)拍发势(太祖拍案)。发气前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扬起右掌,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然后向下拍击而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五指并紧。两腿变成左弓步。拍掌时要用全力,即以腰发劲,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从鼻孔短促喷出,意在掌面,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5)。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2)推发势(单掌推碑)。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拉撤,撤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然后向前全力推击而出,掌心向前,五指并齐,掌指向上。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短促喷出,意在掌根,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6)。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3)劈发势(力劈华山)。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扬起,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然后向下全力劈击而出,掌心向左,五指并齐,掌指向前。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7)。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式,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4)削发势(宝刀削喉)。先做蓄气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提撤,提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然后用全力向前削击而出,掌心向下,掌形平卧。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8)。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以上为金刚掌发气四大母势,动作皆按右后劲势为例。发气贵乎急!先蓄后发,配合手动,以气催力,提高速度,加大冲量。气在先行,力在后随,气到则力到。练习日久,即聚即发,随意蓄发,气劲合一,大有妙用。 3.大力金刚掌硬功。“内练丹田混元气,外练双手筋骨皮。砂袋木板砖石具,你不吃苦不成器。先轻后重要渐进,先软后硬要循序。肉手成铁真绝艺,打人如同打稀泥”。硬功主修外刚,坚硬双手,以气功为根,再加用砂袋、木板、砖块、石块等硬物操练,使肉手似铁,双掌如刀。(1)铁砂袋:用细铁砂或粗铁砂,加布作一袋状,大小适中,先练小后练大。铁砂袋练功有两种置放法:一种卧放,放置于椅上、凳上或桌上;一种挂放法,挂在墙上或树木上。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挂放操练单掌推碑、宝刀削喉。都按发力要领打。(2)木板:用小木板或大木板,卧放或悬挂。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悬挂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都按发气要领打。(3)砖块:准备普通砖几块,卧放于地上或置放于桌凳上。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按发气要领打。(4)石块:自制大石块,置于桌上。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按发气要领打。初习时,可在砖块上或石块上加覆书本、毛毡等软物,由软渐硬,可防受伤。高度要适当,动作要准确,不要急于求成。练硬功要循序渐进,发力由慢到快,打击由轻到重,功量由小到大。最忌急躁蛮暴,否则不但功夫无进,而且有害于身体。尤其打砖石时,稍有不慎,即致损伤,此时必须立即停止练功,调养后再练。重者须疗治。

B八卦掌

在中国众多武术流派中,以“掌”为最的当说八卦门。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享誉武林。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一)、八要:

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3.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圆。”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二)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讲究:

1.掌型掌法: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

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3.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4.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娇龙。

(三)八卦掌的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棉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

C朱沙掌功

全面传授:不传之秘的朱砂掌功法,朱砂掌是江湖谈掌色变的掌法,练习日久暗劲大增,打上身人当时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而内在却已造成内伤,被打处数日后呈现朱砂色掌印面名之但现在练习该功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增慧开智,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由于吸收了道儒释等功,所以还有采气,炼气的功法以及金身玉体,光环,灵活,恬淡,虚空,修性炼意的内涵,使该功在祛病,强身回春,自卫,医疗,等以下五个方面效果。

(1)对颈椎、腰椎、肩周炎、类风湿、腱鞘炎、关节炎、痔疮、糖尿病、神经衰弱、胃病、肝病、前列腺肥大。近视、远视,飞蚊病,高血压、低血糖、心脏病,各种妇科病、阳萎、早泄等有神奇效果.(2)练此功,可迅速达到筋柔骨健,活筋健髓,内强外壮,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调理肌体平衡'

(3)练此功,老年人可推迟或延缓衰老,使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反应敏捷。恢复和增强记忆力,神采飘逸,并使内分泌旺盛,保持耳聪目明头脑敏锐固肾回春。

(4)练此功即可承受排打,又可技击出掌,且劲大力整,变化快捷,提高和增强防身自卫能力。

朱砂掌功三部十五式

第一部虎部

其中有五个基本动作,由于其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主要方法也不一样,所取得的效果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炼意图》、《采气图》,均可分别修炼。

《筑基图》也可说是“炼形图”、“炼身图”、“炼力图”。此练法能强筋健骨,使气血周流,提高脏腑功能,内练三宝精、气、神,外练三宝筋、骨、皮。达到精神充沛,内气充盈,肌肉发达,劲大力整,使之有金刚之体、罗汉之身,能祛病延年,使肤色健美,耳聪目明。

预备式

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向前,腿微屈;头顶百会,下身会阴和两足涌泉之中点(两足涌泉穴连一直线取中点),三点上中下相对,双肩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展;舌顶上腭,口微闭,自然呼吸,鼻吸鼻呼,全身放松,不加意念,也就是什么也不想。如此3分钟。

第一式虎掌踏地

吸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心朝下成俯掌,十指朝前。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二式虎掌前推

吸气时全身放松,双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掌心向前,十指向上。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三式虎掌托天

吸气时全身放松,两臂直上举,掌心朝天,十指向后。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四式虎掌分壁

吸气时全身放松,两臂向下左右平伸,成立掌。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向外推出;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

第五式虎掌摸苍穹

两臂下垂如预备式,吸气时全身放松,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向左扭转;双手掌心向里交*,左外右内。继之,双掌上举,掌心向外向上翻,当到达头顶上方时,左掌在下,上身正面向左。

呼气时头微顶,双手逐渐分开,立腕,直臂划弧,徐徐下落,双掌用力摸掌;相扣,瞪目远视。当双臂下落将贴于自身两侧时,上身回转向前成初动姿势。身体右转,右势动作、呼吸及要领同左势,右、左势各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可依身体状况而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开始练习时每个式子做5次,逐渐加到7次、12次......多可到49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渐加大力量。如此练习日久,自会感到:吸气时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在开始练习时,不必想着吸气如何走到丹田,呼气时,气如何自丹田贯达双掌。只要吸气时全身放松,呼气时双掌分别按一至五式动作要求下按、前推、上托、分推、摸掌及十趾抓地就行了。

《炼意图》“虎部”的炼意仍是这五个基本动作,但须将一式、二式、三式、四式连起来做,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第五式向左的是一个完整动作,向右的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成为三头六臂之法。

正面的从预备式即双手从下往前上慢慢抬起。循二、三式动作路线到达头顶,再左右分开循第三式、第四式路线徐徐下落,归返预备式。如此循环往复。左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左势。右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右势。为了不遐思,不受干扰,加强练功效果,须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

前三个字是动作上的要求。

松:即全身放松。

慢:即动作要徐缓。

匀:即动作速度要均匀。

后五个字是意念上要遵循的,要充分发挥意念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发挥想象力。佛华严曷云:“虚观法界情,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画师......”。愣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

大:即自身高大无比,有顶天立地使意境。如《大佛顶首愣严神咒约义》中所讲:“大具三义:法身体大,心情周圆故,般若相大,智慧彻照故,解脱用大,偏照无碍故。”也就是说自己就是法身,顶天立地,智慧彻照,摆脱所有障碍。

空:即宇宙空寂无物,唯我一人之意境。佛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念绕动,白云万里”,“一空一切空”。

虚:即冥冥缈缈,虚虚实实,我即神佛,神佛即我,神我一体,又好似神,又好似我,似有似无,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

灵:即自己遍体金身灵光四射。双手向外分开划弧时,意念上是双手描绘着自己全身放射出的立体光环。

静:即意念集中,侵沉在大、空、虚、灵的意境中,不为外物所诱,不为外声所扰,不为外情所动。

如此正面做5次或多些,再转向右及右各5次或多些。也可只做正面的。可多练,也可少练。

《采气图》

动作仍是《筑基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意念通过劳宫穴采气,摄采大自然的好气或日月之精华。

第一式“虎掌踏地”是采地气。吸气时意念从双手劳宫采地气入丹田。为了加强意念和效能,双掌可慢慢稍加上提,呼气时可不加意念,只是慢慢伸臂,准备再回收采气。

第二式“虎掌前推”是采前方之气。如早晨练功可面向东方,采东方之生气。中午练功可面向南方,采日之精。晚间练功可对月采月之华。动作意念如第一式。

第三式“虎掌托天”是采天气,摄取太空霄汉之气,动作意念同前。

第四式“虎掌分壁”是采自身两侧原野之气,没有距离限制,没有物质障碍,任意摄取,动作意念同前。

第五式“虎掌摸苍穹”,是采整个大自然之气。也就是说广泛地摄取宇宙空间、旷野山林大自然之气。动作意念同前。

每式动作次数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轮换练一种采气方法。熟练后可采取任意姿势摄取,根据需要来练。

第二部龙部

也是五个基本动作。也就是因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方法亦异,取得的效应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练意图》、《采气图》。

《筑基图》

也主要是炼身、炼形、炼力。它与“虎部”的《筑基图》相比,加大了难度,加深了层次,增多了躯干的扭转屈伸,关节的活动松展,姿势的高低起伏,两手的相互衬力,以及腰肾部位的锻炼。因此除能收到“虎部”《筑基图》的效应外,对体形、体质、体力、脏腑、内分泌等更有着特殊的锻炼作用。

预备式:同“虎部”《筑基图》的预备式。如接下来练则不必练预备式。

第一式青龙舒肢

吸气时双掌上提,掌心向里,先右掌在里,交于胸前。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当臂将伸直时翻手,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伸直在左胯外侧。这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头微顶,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再转入吸气时,右臂外旋徐徐下落;同时左臂外旋渐渐上提,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交于胸前。不停顿,左小臂内旋上撑至头顶左上方,当臂将伸直时手掌上翻成仰掌,掌心向上;同时右小臂则内旋下落,当臂将伸直时手掌在右胯外侧成俯掌。这时转入呼气,左掌用力上撑,右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头微顶,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二式青龙望海

吸气时脚不动,双掌上提,上身以腰为轴向左转,先右掌在里,掌心向里,交于胸前,恰好上身转向左方。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左小臂逐渐内旋变俯掌下落至右臀部后方,上身尽力向左扭转。当左右臂将伸直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右脚后方1米处,如回望海底状;同时,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再吸气时,右小臂外旋带动右掌徐徐下落,而左小臂也外旋带动左掌徐徐上提,身体逐渐右转;当成正面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不停顿,左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右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至左臀部后方,上身尽力向右后方扭转。当左右臂将伸直时呼气,双掌用力上撑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左脚后方1米处,如回望海底状;同时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三式青龙寻珠

基本动作同第二式,只是头往后仰,双眼向左或向右上方看,如舞龙时,珠球高举在上,而龙左右扭转仰头注视至少要看后上方7米远以外处,找一个固定目标,以绿、蓝色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四式青龙探爪

吸气时,左掌手心向里上提,右手掌心向上从右前方抬起伸出,当掌与肩相平时,掌向左平抹。以腰为轴,随掌左抹,上身向左旋转,当转向左方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在里,掌心均向里。继之,左手从口下成仰掌向后方伸出,当臂快伸直时,臂内旋成立掌使掌心朝外;同时右小臂内旋带动手掌成俯掌并后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翘。这时转入呼气,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后撑;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再吸气时上提向右转向前,左小臂外旋成仰掌向右平抹,右小臂外旋使肘尖下落,掌心向里。当上身转向右方时,双掌交于胸前,掌心向里,左手在外。

继之,右手从口下成仰掌向后方伸出,当臂快伸直时,臂内旋成立掌使掌心朝外;同时左小臂内旋带动手掌成俯掌并后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翘。这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前推,左掌用力后撑;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五式青龙腾云潜海

此动作之呼吸随动作收放、开合而变化。也就是说,一般动作收拢时为吸,放开时为呼,要自然些。在动作变化过程中,可自由换气,只是最后前推后按时是呼气。动作开始,右脚向右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相抱,左臂在下。

然后左右臂下再向上分开伸直。

两臂再向上划弧,双手交*于头顶,左手在下。一般双手向上交*时为吸。

身体前俯,左手压右手从前方下落,双掌置于右小腿前成左仆步。继之左小臂内旋,带动左手反臂成仰掌向左方穿出达于左脚处;同时右臂亦内旋,带动右手反臂成仰掌,向右方伸出上抬。当左掌穿至左脚处,右腿蹬直变左弓步;同时两臂均外旋伸直成八字掌,掌心均朝外。此时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后按成骑龙步,呼气;同时十趾抓地,牙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远视。在动式中眼睛追随左手。再做一次上述动作,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作。

练此式时要掌握七个字,即:抱、分、交、压、穿、转、推。开始双手相抱,继之分开向上,交于头顶;然后左手压右手或右手压左手向下,各压至膝下时,一手前穿,一手后搂;两臂将伸直时,两手转动,成八字掌,掌心朝外,双掌再分别向前后推出。动作变化过程中,可自由换气,最后双掌前后推出时是呼气就可以。

而步型则是三种:先弓步,后仆步,再骑龙步。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同“虎部”《筑基图》。同样,如此练习日久,自会感到,吸气时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

《炼意图》

炼意也是《筑基图》的五个动作,只不过均不用力,而加强意的锻炼,仍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

这里着重讲两点:

1、在“虎部”炼意中讲到,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在这里的佛不是遍体金光,而是玉佛,玲珑剔透,洁白无暇,光泽柔润,心胸坦荡,怡然自得。也可把自己化为菩萨,菩萨即我,我即菩萨。

2、要有在太空中遨游之意境。这个佛虽顶天立地,但不是脚踏在地上,而是整个佛身飘在空中,如第一式不仅在动时有这种意境,当成定式时仍要有飘在空中摆动之感。可不管呼吸,沉浸在这种意境,达到适度则再做下式。第二式要有身在空中向下望海之感,看到蓝色的海水,水底之龙宫,达到适度则止。第三式要有身在太空,仰首斜望月宫之感,不仅看到柔和的月华,而且看到月宫的桂树、玉兔,达到适度则止。第四式要有身在太空,前手可探到东海,或摸到西陲之意境,达到适度则止。第五式当双手在上边相交舞动时,意念上是飞腾之中,遨游霄汉,当下势时犹如潜入海低,所到之处海水让路。如此反复数次,达到适度而止。

《采气图》动作仍是《筑基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意念通过劳宫采气。

由于“龙部”五式均系身、腰、臂、手及下脘的旋转缠绕动作,方位经常变化,所以每式所采之气均系在前后、左右、天地、上下、四面八方--整个宇宙大自然界的精气、生气、益气、好气。而且每当定势时,也就是说当手、臂伸展到定位时,即《筑基图》中五式从吸气变为呼气时,姿势停顿不动,可连续在吸气时采气3、5或7次,再转做下式。同时还可以逐渐通过天目、膻中、百会,以至全身采气。

第三部龙虎部

此部功法主要是为发放外气所练之功。

预备式:同前,两腿分开稍宽于肩。

第一式降龙伏虎

全身放松,两臂上抬稍低于肩,圈成环状,十指伸展相对,双臂缓缓拉开和相合,使十指尖、掌、臂有气感。拉开时也要十指相对,其距离以有气感为度;相合时,也是十指相对,一般以10厘米为宜。

第二式坎离相对

全身放松,两臂上抬稍低于肩,肘微屈,使两掌心相对;双臂缓缓拉开和合拢,使两掌、臂有气感为度,合拢时一般相距三四厘米许。

第三式太极运转

全身放松,两掌合抱,一手在中丹田上成俯掌向下,一手在下丹田处成仰掌向上,两掌相对如抱球状,这时会感到两手掌间抱着个轻轻地、皮薄薄的球体。

双脚不动,以腰为轴,抱球左右转动。动作可大可小。两手距离宽,意气中的球体则大,反之则小;腰的转动幅度应与之相应。无论如何转动,两掌心始终相对。具体做法是:

身转缓缓左转;同时左手划弧转向下方成掌心向上,右手划弧向上成掌心向下。身体缓缓右转;同时右手划弧转向下成掌心向上,左手划弧转向上成掌心向下。如此左右运转为一次,可重复12、24或36次。

第四式乾坤交泰

全身放松,两脚稍大开,身前俯,两臂下垂。吸气以劳宫对天采天气,以腰为轴,先向左转动。

然后上体后仰,两臂随之转动向上。直至上身和双手转向右侧时变呼气。上体再前俯,两臂随之垂下,手指对地。呼气时意念是从手指往外排浊气。

如此循环5、7或12次,再反过来从右向左转,同样循环5、7或12次。

第五式阴平阳秘

开始时同预备式,然后手掌朝地,两臂缓缓提起、下落,使两掌、两臂有气感。

收功

成预备式。两臂外旋从身体两侧成仰掌上抬至头顶处。双掌从面前下落至丹田处。

如此两遍,然后两手相叠,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先顺时针摩腹12次,再逆时针摩腹12次。

然后双手从左右后伸,两掌分别贴于“肾俞”,上下摩擦12次。然后两掌心对两眼贯气十二次。

什么是朱砂掌

朱砂掌,为软功内壮阴手之一,又名梅花掌、红砂掌。然又有称黑砂手者,实属舛误。盖黑砂手者,有药功内壮之助。

练习方法

练习之法[1],先用一沙盘,满盛细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数,力尽为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离沙盘尺许处,凭空搓摩,而盘中之细沙,亦能应手而动为度。至此,则朱砂掌

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谓精神贯注,敛神聚气之意。如击人以掌,稍着其身,外部不损毫发,而五脏已受重创,不可救药。如再继续练习,易细沙为砂子,易砂子为铁砂,再易重四五两之铁球而后已,亦能手不着盘,铁球应手跃出,则朱砂掌全功告成。至此,手不必着人肌肤,但遥遥以手示意,作抚摩或掌击状,受者即应手而伤,且无法医治,越十日或半月而死,甚至有数时而殁者。练此掌,至少亦须十五年苦功。惟技成后,除非万不得已而保全己之性命者,切不可滥用。盖遥遥击人,死而不知,殊属阴毒。如无故施以杀手,于道德有损,亦为技击家所不取。

编辑本段朱沙掌功疗效

不传之秘的朱砂掌功法,朱砂掌是江湖谈掌色变的掌法,练习日久暗劲大增,打上身人当时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而内在却已造成内伤,被打处数日后呈现朱砂色掌印面名之但现在练习该功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增慧开智,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由于吸收了道儒释等功,所以还有采气,炼气的功法以及金身玉体,光环,灵活,恬淡,虚空,修性炼意的内涵,使该功在祛病,强身回春,自卫,医疗,等以下五个方面效果。(1)对颈椎、腰椎、肩周炎、类风湿、腱鞘炎、关节炎、痔疮、糖尿病、神经衰弱、胃病、肝病、前列腺肥大。近视、远视,飞蚊病,高血压、低血糖、心脏病,各种妇科病、阳痿、早泄、甚至癌症等有神奇效果。(2)练此功,可迅速达到筋柔骨健,活筋健髓,内强外壮,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调理肌体平衡。(3)练此功,老年人可推迟或延缓衰老,使耳聪目明头脑清醒,反应敏捷。恢复和增强记忆力,神采飘逸,并使内分泌旺盛,保持耳聪目明头脑敏锐固肾回春。(4)练此功即可承受排打,又可技击出掌,且劲大力整,变化快捷,提高和增强防身自卫能力。

编辑本段朱砂掌功三部十五式

第一部虎部

其中有五个基本动作,由于其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主要方法也不一样,所取得的效果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炼意图》、《采气图》,均可分别修炼。《筑基图》也可说是“炼形图”、“炼身图”、“炼力图”。此练法能强筋健骨,使气血周流,提高脏腑功能,内练三宝精、气、神,外练三宝筋、骨、皮。达到精神充沛,内气充盈,肌肉发达,劲大力整,使之有金刚之体、罗汉之身,能祛病延年,使肤色健美,耳聪目明。预备式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向前,腿微屈;头顶百会,下身会阴和两足涌泉之中点(两足涌泉穴连一直线取中点),三点上中下相对,双肩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展;舌顶上腭,口微闭,自然呼吸,鼻吸鼻呼,全身放松,不加意念,也就是什么也不想。如此3分钟。第一式虎掌踏地吸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心朝下成俯掌,十指朝前。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第二式虎掌前推吸气时全身放松,双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掌心向前,十指向上。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第三式虎掌托天吸气时全身放松,两臂直上举,掌心朝天,十指向后。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第四式虎掌分壁吸气时全身放松,两臂向下左右平伸,成立掌。呼气时头微顶,双掌用力向外推出;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第五式虎掌摸苍穹两臂下垂如预备式,吸气时全身放松,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向左扭转;双手掌心向里交*,左外右内。继之,双掌上举,掌心向外向上翻,当到达头顶上方时,左掌在下,上身正面向左。呼气时头微顶,双手逐渐分开,立腕,直臂划弧,徐徐下落,双掌用力摸掌;相扣,瞪目远视。当双臂下落将贴于自身两侧时,上身回转向前成初动姿势。身体右转,右势动作、呼吸及要领同左势,右、左势各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可依身体状况而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开始练习时每个式子做5次,逐渐加到7次、12次......多可到49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渐加大力量。如此练习日久,自会感到:吸气时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在开始练习时,不必想着吸气如何走到丹田,呼气时,气如何自丹田贯达双掌。只要吸气时全身放松,呼气时双掌分别按一至五式动作要求下按、前推、上托、分推、摸掌及十趾抓地就行了。《炼意图》“虎部”的炼意仍是这五个基本动作,但须将一式、二式、三式、四式连起来做,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第五式向左的是一个完整动作,向右的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成为三头六臂之法。正面的从预备式即双手从下往前上慢慢抬起。循二、三式动作路线到达头顶,再左右分开循第三式、第四式路线徐徐下落,归返预备式。如此循环往复。左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左势。右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右势。为了不遐思,不受干扰,加强练功效果,须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前三个字是动作上的要求。松:即全身放松。慢:即动作要徐缓、渐进。匀:即动作速度要均匀。后五个字是意念上要遵循的,要充分发挥意念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发挥想象力。佛华严曷云:“虚观法界情,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画师......”。愣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大:即自身高大无比,有顶天立地使意境。如《大佛顶首愣严神咒约义》中所讲:“大具三义:法身体大,心情周圆故,般若相大,智慧彻照故,解脱用大,偏照无碍故。”也就是说自己就是法身,顶天立地,智慧彻照,摆脱所有障碍。空:即宇宙空寂无物,唯我一人之意境。佛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念绕动,白云万里”,“一空一切空”。虚:即冥冥缈缈,虚虚实实,我即神佛,神佛即我,神我一体,又好似神,又好似我,似有似无,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灵:即自己遍体金身灵光四射。双手向外分开划弧时,意念上是双手描绘着自己全身放射出的立体光环。静:即意念集中,侵沉在大、空、虚、灵的意境中,不为外物所诱,不为外声所扰,不为外情所动。如此正面做5次或多些,再转向右及右各5次或多些。也可只做正面的。可多练,也可少练。《采气图》动作仍是《筑基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意念通过劳宫穴采气,摄采大自然的好气或日月之精华。第一式“虎掌踏地”是采地气。吸气时意念从双手劳宫采地气入丹田。为了加强意念和效能,双掌可慢慢稍加上提,呼气时可不加意念,只是慢慢伸臂,准备再回收采气。第二式“虎掌前推”是采前方之气。如早晨练功可面向东方,采东方之生气。中午练功可面向南方,采日之精。晚间练功可对月采月之华。动作意念如第一式。第三式“虎掌托天”是采天气,摄取太空霄汉之气,动作意念同前。第四式“虎掌分壁”是采自身两侧原野之气,没有距离限制,没有物质障碍,任意摄取,动作意念同前。第五式“虎掌摸苍穹”,是采整个大自然之气。也就是说广泛地摄取宇宙空间、旷野山林大自然之气。动作意念同前。每式动作次数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轮换练一种采气方法。熟练后可采取任意姿势摄取,根据需要来练。

第二部龙部

也是五个基本动作。也就是因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方法亦异,取得的效应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练意图》、《采气图》。《筑基图》也主要是炼身、炼形、炼力。它与“虎部”的《筑基图》相比,加大了难度,加深了层次,增多了躯干的扭转屈伸,关节的活动松展,姿势的高低起伏,两手的相互衬力,以及腰肾部位的锻炼。因此除能收到“虎部”《筑基图》的效应外,对体形、体质、体力、脏腑、内分泌等更有着特殊的锻炼作用。预备式:同“虎部”《筑基图》的预备式。如接下来练则不必练预备式。第一式青龙舒肢吸气时双掌上提,掌心向里,先右掌在里,交于胸前。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当臂将伸直时翻手,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伸直在左胯外侧。这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头微顶,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再转入吸气时,右臂外旋徐徐下落;同时左臂外旋渐渐上提,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交于胸前。不停顿,左小臂内旋上撑至头顶左上方,当臂将伸直时手掌上翻成仰掌,掌心向上;同时右小臂则内旋下落,当臂将伸直时手掌在右胯外侧成俯掌。这时转入呼气,左掌用力上撑,右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头微顶,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第二式青龙望海吸气时脚不动,双掌上提,上身以腰为轴向左转,先右掌在里,掌心向里,交于胸前,恰好上身转向左方。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左小臂逐渐内旋变俯掌下落至右臀部后方,上身尽力向左扭转。当左右臂将伸直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右脚后方1米处,如回望海底状;同时,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再吸气时,右小臂外旋带动右掌徐徐下落,而左小臂也外旋带动左掌徐徐上提,身体逐渐右转;当成正面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不停顿,左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右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至左臀部后方,上身尽力向右后方扭转。当左右臂将伸直时呼气,双掌用力上撑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左脚后方1米处,如回望海底状;同时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第三式青龙寻珠基本动作同第二式,只是头往后仰,双眼向左或向右上方看,如舞龙时,珠球高举在上,而龙左右扭转仰头注视至少要看后上方7米远以外处,找一个固定目标,以绿、蓝色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第四式青龙探爪吸气时,左掌手心向里上提,右手掌心向上从右前方抬起伸出,当掌与肩相平时,掌向左平抹。以腰为轴,随掌左抹,上身向左旋转,当转向左方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在里,掌心均向里。继之,左手从口下成仰掌向后方伸出,当臂快伸直时,臂内旋成立掌使掌心朝外;同时右小臂内旋带动手掌成俯掌并后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翘。这时转入呼气,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后撑;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再吸气时上提向右转向前,左小臂外旋成仰掌向右平抹,右小臂外旋使肘尖下落,掌心向里。当上身转向右方时,双掌交于胸前,掌心向里,左手在外。继之,右手从口下成仰掌向后方伸出,当臂快伸直时,臂内旋成立掌使掌心朝外;同时左小臂内旋带动手掌成俯掌并后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翘。这时转入呼气,右掌用力前推,左掌用力后撑;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第五式青龙腾云潜海此动作之呼吸随动作收放、开合而变化。也就是说,一般动作收拢时为吸,放开时为呼,要自然些。在动作变化过程中,可自由换气,只是最后前推后按时是呼气。动作开始,右脚向右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臂相抱,左臂在下。然后左右臂向下再向上分开伸直。两臂再向上划弧,双手交*于头顶,左手在下。一般双手向上交*时为吸。身体前俯,左手压右手从前方下落,双掌置于右小腿前成左仆步。继之左小臂内旋,带动左手反臂成仰掌向左方穿出达于左脚处;同时右臂亦内旋,带动右手反臂成仰掌,向右方伸出上抬。当左掌穿至左脚处,右腿蹬直变左弓步;同时两臂均外旋伸直成八字掌,掌心均朝外。此时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后按成骑龙步,呼气;同时十趾抓地,牙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远视。在动式中眼睛追随左手。再做一次上述动作,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作。练此式时要掌握七个字,即:抱、分、交、压、穿、转、推。开始双手相抱,继之分开向上,交于头顶;然后左手压右手或右手压左手向下,各压至膝下时,一手前穿,一手后搂;两臂将伸直时,两手转动,成八字掌,掌心朝外,双掌再分别向前后推出。动作变化过程中,可自由换气,最后双掌前后推出时是呼气就可以。而步型则是三种:先弓步,后仆步,再骑龙步。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同“虎部”《筑基图》。同样,如此练习日久,自会感到,吸气时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炼意图》炼意也是《筑基图》的五个动作,只不过均不用力,而加强意的锻炼,仍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这里着重讲两点: 1、在“虎部”炼意中讲到,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在这里的佛不是遍体金光,而是玉佛,玲珑剔透,洁白无瑕,光泽柔润,心胸坦荡,怡然自得。也可把自己化为菩萨,菩萨即我,我即菩萨。 2、要有在太空中遨游之意境。这个佛虽顶天立地,但不是脚踏在地上,而是整个佛身飘在空中,如第一式不仅在动时有这种意境,当成定式时仍要有飘在空中摆动之感。可不管呼吸,沉浸在这种意境,达到适度则再做下式。第二式要有身在空中向下望海之感,看到蓝色的海水,水底之龙宫,达到适度则止。第三式要有身在太空,仰首斜望月宫之感,不仅看到柔和的月华,而且看到月宫的桂树、玉兔,达到适度则止。第四式要有身在太空,前手可探到东海,或摸到西陲之意境,达到适度则止。第五式当双手在上边相交舞动时,意念上是飞腾之中,遨游霄汉,当下势时犹如潜入海低,所到之处海水让路。如此反复数次,达到适度而止。《采气图》动作仍是《筑基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意念通过劳宫采气。由于“龙部”五式均系身、腰、臂、手及下脘的旋转缠绕动作,方位经常变化,所以每式所采之气均系在前后、左右、天地、上下、四面八方--整个宇宙大自然界的精气、生气、益气、好气。而且每当定势时,也就是说当手、臂伸展到定位时,即《筑基图》中五式从吸气变为呼气时,姿势停顿不动,可连续在吸气时采气3、5或7次,再转做下式。同时还可以逐渐通过天目、膻中、百会,以至全身采气。

第三部龙虎部

此部功法主要是为发放外气所练之功。预备式:同前,两腿分开稍宽于肩。第一式降龙伏虎全身放松,两臂上抬稍低于肩,圈成环状,十指伸展相对,双臂缓缓拉开和相合,使十指尖、掌、臂有气感。拉开时也要十指相对,其距离以有气感为度;相合时,也是十指相对,一般以10厘米为宜。第二式坎离相对全身放松,两臂上抬稍低于肩,肘微屈,使两掌心相对;双臂缓缓拉开和合拢,使两掌、臂有气感为度,合拢时一般相距三四厘米许。第三式太极运转全身放松,两掌合抱,一手在中丹田上成俯掌向下,一手在下丹田处成仰掌向上,两掌相对如抱球状,这时会感到两手掌间抱着个轻轻地、皮薄薄的球体。双脚不动,以腰为轴,抱球左右转动。动作可大可小。两手距离宽,意气中的球体则大,反之则小;腰的转动幅度应与之相应。无论如何转动,两掌心始终相对。具体做法是:身转缓缓左转;同时左手划弧转向下方成掌心向上,右手划弧向上成掌心向下。身体缓缓右转;同时右手划弧转向下成掌心向上,左手划弧转向上成掌心向下。如此左右运转为一次,可重复12、24或36次。第四式乾坤交泰全身放松,两脚稍大开,身前俯,两臂下垂。吸气以劳宫对天采天气,以腰为轴,先向左转动。然后上体后仰,两臂随之转动向上。直至上身和双手转向右侧时变呼气。上体再前俯,两臂随之垂下,手指对地。呼气时意念是从手指往外排浊气。如此循环5、7或12次,再反过来从右向左转,同样循环5、7或12次。第五式阴平阳秘开始时同预备式,然后手掌朝地,两臂缓缓提起、下落,使两掌、两臂有气感。收功成预备式。两臂外旋从身体两侧成仰掌上抬至头顶处。双掌从面前下落至丹田处。如此两遍,然后两手相叠,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先顺时针摩腹12次,再逆时针摩腹12次。然后双手从左右后伸,两掌分别贴于“肾俞”,上下摩擦12次。然后两掌心对两眼贯气十二次。此功我每日习练效果惊人,骨骼变得极硬,肌肉练的很硬,抗击打能力与反应能力均大大提高。而且不会得感冒,有慢性病也慢慢治好了。与少林的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练习的时候心不能太急,太急火气也会很大。

编辑本段相关少林七十二艺

根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关于什么是朱砂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手上有这三条发财的纹路,财富追着你跑,很轻松就能获得亿万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