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地名与人名关系(地名和地方的区别)

青岛整治不规范地名 拟在下周向社会征求意见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地名与人名关系的问题,以及和人名与地名相冲相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地名与人名关系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是什么地名与人名关系

人名与地名的关系也异常密切。一方面,许多姓氏都由地名而来;另一方面,许多人名又被用来作了地名。我国采用地名作为姓氏的情况起源很早。根据历代姓名学家的研究,可知以地名为姓氏的情况又包括以国名为姓氏、以采邑为姓氏、以乡里为姓氏、以村亭为姓氏、以居住地为姓氏等多种内容。其中,以国名为姓氏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西周初年大封同姓和异姓为诸侯,建立方国,后来,这些方国的名称都演变成了姓氏。如周武王封第三弟鲜叔于管(今河南郑州),封次子虞叔于唐(今山西翼城);周成王又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今山东曲阜),三子伯龄于蒋(今河南潢川),这些人的后代后来都分别以管、唐、鲁、蒋等为姓氏。据统计,周朝初年共分封48个同姓国和60个异姓国,这108个封国名称,后来无不演变为姓氏。尤其是其中的鲁、晋、蔡、曹、郑、吴、魏、韩、何、郭、于、贾、蒋、胡、宋、陈、赵、田、许、朱、邓、梁、萧、沈、徐、罗、黄、江、谢、吕等国的国名,后来还都演变为中华大姓。此外,由采邑名称而来的刘、冯、白、卢、范、商等姓;由乡里名称而来的温、苏、毛、甘、陆、郝等姓;由村亭而来的采、欧阳等姓;由居住地而来的傅、桥、城、关、东郭、百里等姓,也都在中华姓氏中具有广泛影响。

4本小书推荐 关于人名 地名等

除上述以外,我国历代都有用地名作人名的现象。如有些人以出生时的州、郡、乡、党、亭、里的名称取名,有些人以所在的山、水、桥、榭取名。如西周初年鲜叔封管、虞叔封唐,他们后来都被称为管叔或唐叔。显然,二人所封的国名又都演变成了他们的名字。又如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其父兄和他本人都是以地取名的。他的父亲因生于池州(今越南谅山),便取名司马池;堂兄生于乡下,取名司马里;胞兄生于父亲的宣城太守任上,取名司马宣;他本人生于父亲的光州太守任上,取名司马光。再如陈独秀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绿水乡独秀峰下,便以“独秀”为名字;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出生在太行山,便取名“太行”;二女儿生在华北,便又以“华北”为名字。至于现在一些人把出生于上海的人取名“沪生”(上海简称沪),生于北京的人取名“京生”,生于西安的人取名“长安”(西安旧名长安),等等,则更是屡见不鲜。

我国古代对于有些当官的人,喜欢以所任职的地名相称。后来,这些称呼延续下来,便成为这些人名中的一部分。如汉代的贾谊又称“贾长沙”,唐代柳宗元又称“柳柳州”,韦应物又称“韦苏州”,宋代苏轼又称“苏徐州”,等等,就是因为他们曾分别在长沙、宣城、柳州、苏州、徐州等地任职的缘故。此外,一些人还喜欢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名为自己取名号。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随父居于绍州彰明青莲乡,后来便号“青莲居土”;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筑室于东坡,其后便以“东坡居士”自号;明初文学家陶宗仪隐居于松江南村,也以“南村”自号;清代著名画家郑燮家于江苏兴化县城东南的板桥旁,因此又以“板桥”为号;当代画家齐纯芝故乡原有一座名为白石铺的驿站,他在从师学艺后便以“白石山人”为艺名。其后,“齐白石”这一名号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

此外,还有一种与上述各种情况恰恰相反的现象,即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不少人名被用作地名、山名、县名、街道名。属于这种情况的地名,有些是上古传说人物的名字,有些是历史人物或影响重大的志士仁人的名字。如相传炎帝曾在今湖北西部一带的原始森林中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后人为了纪念,便称这里为“神农架”(炎帝又称神农氏);又相传黄帝去世后葬于今陕西境内的桥山脚下,后人便称当地为“黄帝陵”、“黄陵县”。又如四川德阳县罗江镇白马关有一地名为“落凤坡”,相传也是因三国时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兵败于此而得名。至于浙江绍兴一带有曹娥江、曹娥场、曹娥车站,河南虞城有伊尹车站、木兰车站,则或者是由东汉孝女曹娥之名命名、或者由当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伊尹、花木兰之名命名的。再如现在的陕西省有子长县、志丹县,山西有左权县,北京有张自忠路,重庆有邹容路,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中山路”、“中山街”,这些也无不是由当代著名的仁人志士谢子长、刘志丹、左权、张自忠、邹容、孙中山等人的名字命名的。

总之,姓名与地名关系密切,情况复杂。但总的来看,一方面地名可以作为人的姓名,另一方面人的姓名又可以作为地名使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是什么

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是:197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规定: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杨/立,杨/卫民)。199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也作出明确规定并给出示例,如:Li 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

1977年8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标准《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ISO 7098—1982),确定了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文(包括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的地位。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明确规定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GB 17733.1—1999),规定街牌、巷牌、楼牌必须标示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并作为强制性条款给出标准制作图样,要求街、巷名称的专名和通名都必须使用汉语拼音标注,如:长安街,应在汉字下标注汉语拼音CHANG'ANJIE。

地名与人名关系和人名与地名相冲相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地方感视角下云南省地名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