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全文是什么


大家好,关于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全文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扫地恐伤蝼蚁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全文是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出自哪里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全文是什么

全文就是西游记中的,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全文如下: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尘不染,万虑皆空,

扫地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池中有鱼钩不钓,笼中买鸟常放生,

闲来山后观虎斗,无事林中听鸟鸣,

无忧无虑无烦恼,世态炎凉皆看清。

译文如下,

不在三界五行之内,心不被俗尘污染就不起其他念头,扫地害怕伤害蝼蚁的性命,爱惜飞蛾的性命用纱罩住灯,池中的鱼有鱼钩也不钓,笼子里的鸟经常放生,空闲时在山后看老虎相斗,没事之时听林子里的鸟叫,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世态炎凉都能看清。

扩展资料: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是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的思想。这是佛教最伟大、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理论之一,也是佛教最基本的一种价值判断。佛祖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就确定了这个原则。佛经中讲到“众生”和“众生平等”的地方很多。佛教大概是最早提出众生平等观念的宗教。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就反对种姓制度。大乘佛教出现以后,更加强调这一理念。两千多年来,众生平等理论的意义愈益彰显,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出自哪里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

原文: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译文:

唐僧说道:“还有什么话说!出家人的时候要与人方便,念念不忘得施行善心,扫地的时候,惟恐伤到蚂蚁性命,爱惜飞蛾,用纱布罩住灯笼。你怎么能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凡人,将来把经文取回来又有什么用?你回去罢!”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打白骨精

关于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全文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